www视频免费在线观看_911精品国产_海外中文字幕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自拍视频_高清一区二区在线观看_黄色片一区二区

永和縣大力推動農田宜機化改造、高質實現農業生產托管擴面提質增效紀實

2022-05-21 10:54:28 來源:臨汾新聞網   瀏覽次數:

宜機化改造后“永和梯田”風貌

永和縣委書記高永賢,縣委副書記、縣長楊景寧與農機手交談。 韓曉芳 攝

日前,永和縣農業生產托管集中春播啟動現場。 韓曉芳 攝

永和縣農業生產托管現場會農機具展覽

遙控噴霧機在田間托管植保

“永和梯田”萬畝高粱覆膜播種正當時

農業生產托管試驗田豐收高產

核心閱讀

  臨汾新聞網訊 永和縣委、縣政府針對丘陵山區耕地地塊小而散、生產成本高、勞動力短缺、組織化程度低等問題,持續探索農業現代化發展新路子。去年以來,啟動了大規模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工程,推動農田地塊小并大、短并長、陡變平、彎變直和互聯互通,有效解決了丘陵山區農機“下田難”“作業難”等瓶頸問題, 從根本上破除了大中型農機具難以落地施展的困擾,補足了丘陵山區農業實現全程全面機械化的發展短板,開啟了新階段“丘陵山區宜機化改造+農業生產全產業鏈托管”的新模式, 實現了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共贏。

推動農田宜機化改造 全面開啟農業機械化發展之路

  最是一年春好處,農機轟鳴促糧豐。時令雖已立夏,但是,連續多日的降溫降雨,使晉西山鄉的夏天姍姍來遲,永和縣春種春播正當其時。廣袤的蒼穹之下,層層疊疊的萬畝梯田間,一臺臺鐵牛在其中耕作,好似大地樂譜上跳動的音符,正在演奏“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穩糧保供”的美妙交響樂。

  永和縣屬于典型的黃土高原梁峁殘垣溝壑區和雨養農業縣,總面積1212平方公里,35萬畝耕地基本分布于丘陵山地,其中25度以上的坡耕地占70%,“小、短、陡、彎、碎”是該縣耕地稟賦先天不足的真實寫照。

  地塊小而散、機械耕作難、生產成本高、勞動力短缺。如何突破資源條件的束縛,實現農業機械化?這個問題一直是永和縣農業發展的瓶頸。曾經,永和縣大力推廣微耕機,解決了耕地無機可用的暫時困難,但隨著時代發展,又陷入了小機器已飽和,小地塊難施展,小規模難見效的新困境。“去年,我縣綜合機械化水平僅僅30.8%。雖然實施農業生產托管服務使農業發展有了質的提高,但受自然條件限制,大型機械入地難、調頭難的問題愈發凸顯。”永和縣現代農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馮越回憶當時的情況。

  “十四五”時期,“三農”工作進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階段,對農業機械化提出了新的更為迫切的要求,也為農業機械化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十四五”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要求,到2025年,丘陵山區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要達到55%;2022年1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先后作出部署,推動農田宜機化改造,農田宜機化由此上升為國家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戰略。

  “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現代化。”永和縣委、縣政府統一思想,搶抓機遇,圍繞省委、省政府農業生產托管要擴面提質增效要求,聚焦機械化生產目標,于2021年啟動了大規模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工程,以國家《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為指導,綜合運用工程機械、農業機械、有機質提升等工程手段和生物措施,推動農田地塊小并大、短并長、陡變平、彎變直和互聯互通,以改善農機通行、作業條件,滿足各類農機全程全面作業。

  作為臨汾市唯一宜機化改造試點縣,今年春耕春播季節,永和縣共投入作業拖拉機239輛,實施春耕25萬畝,全面開啟了農業機械化發展之路,央視新聞頻道、農業農村頻道及新華網等先后予以報道。

破解基礎性難題 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決而行、行必果。針對實際地理地貌,在建設2.9萬畝高標準農田的基礎上,永和縣探索大力推行宜機化改造,針對性地確定了計劃改造的“緩坡旱地”,梯田歸并整理、水平條田、反坡式梯田等改造類型,嚴格設置了長度、寬度、坡度、畝數等定量參數,以改善農機通行和作業條件,滿足各類農機全程全面作業,破解農業生產基礎性難題。

  去年,永和縣現代農業發展中心積極向省農機中心爭取到75萬元宜機化改造資金。作為臨汾市唯一的項目試點縣,永和縣委、縣政府在此基礎上追加125萬元擴大改造規模,提高改造標準,力爭使改造難度較大的地塊一次性改造到位。

  永和是典型的黃土高原梁峁殘垣溝壑區,境內山巒起伏,梁峁層疊,3大山系9座大山成“川”字形排列,大小2500多條溝道縱橫交錯。為此,縣委、縣政府在309平方公里的芝河源頭,先后投入1.8億元,依山就勢、因地制宜,打造了華北最大梯田。“我縣機修梯田6.7萬畝,壩灘聯治5000畝,建成淤地壩57座,營林造林10.8萬畝,封禁治理11.8萬畝,貫通道路65公里左右,實現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溝’,極大地改善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有效解決了丘陵山區農機下田難、作業難等問題。”永和縣現代農業發展中心主任田華對這些數字了然于心。“原來的梯田最寬處4—6米,現在最寬處達到8—10米多,實現了互聯互通,大型機械在地里拐彎、調頭都沒有問題,極大地方便了農村作業。”馮越說,“丘陵山區宜機化改造+農業生產全產業鏈托管服務的新模式,使我縣實現了農業生產托管擴面節本提質增效。”綜合治理及農業生產托管實施后,永和縣林木覆蓋率由治理前的17%提高到現在的46.5%,泥沙流失率減少了49%,水土流失治理度達77.8%,機械化程度、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單位畝產達到了1000斤左右,人均年增收1300元以上。

  永和縣躍達農牧專業合作社的于愛明是個有心人,縣里開展“丘陵山區宜機化改造+農業生產全產業鏈托管服務”試點后,他意識到這是一個重大機遇,便在網上查資料,并專程赴西安、山東等地考察,回來后,投資11萬余元,買了5臺打捆機,之后,合作社又自購、整合了37臺各種型號的拖拉機及配套農機具150余臺,服務區域達37500畝。

  “縣政府對農機耕作有補貼,我們把這些補貼都回饋給了農戶,大家自然而然就會選擇我們,宜機化改造+農業生產全產業鏈托管服務政策的實施,不僅農戶能從中受益,農機手們也收獲頗豐,一個作業周期(9月到次年5月),收入都在一萬元以上,最多的可收入48000元。”于愛明說。

  “縣里進行宜機化改造之后,合作社購置了覆膜機,可以進行連鋪帶種操作,省時省力、抗旱保濕,老百姓每畝地增產30%以上。”永和縣捷登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任海軍說起宜機化改造贊不絕口。

  “我家以前有三塊地,零散、不平,今年鄉政府通過機械化把這三塊散地并成一大塊地,合作社給我們深耕、鋪膜、播種,眼瞅著拖拉機突突幾個來回,地就種好了。”一場小雨后,黃土地散發的獨特清新氣息令人陶醉。站在自家剛剛耕作過的土地上,58歲的坡頭鄉呼家莊村蘭家溝自然村村民王侯平向往著豐收的景象:“原來耕種一畝地需投入500元,現在只需200元,每畝還能增收500元左右,我們老百姓省工、省錢還能增收,我種了幾十年地,想不到現在種地變得這么簡單、這么好,真是打心眼里高興!”

  正如永和縣現代農業發展中心農經股負責人劉新蓮所說:“我縣農業生產托管,通過規模化種植,機械化作業,改變了小農戶種植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劃算的狀況,實現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托起了農民的好日子,托起了農業的新希望。”

  在宜機化改造+農業生產全產業鏈托管服務的帶動下,永和縣機械化使用率全面提升。“我縣今年已完成高標準農田和耕地宜機化改造4600余畝,秋季計劃再完成5000余畝,全縣今年耕地改造計劃完成一萬畝。”永和縣副縣長馬進說。

推動全產業鏈托管 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永和模式”

  發展不停步,探索無止境。永和縣實施的高標準農田改造和小流域治理、宜機化改造+農業生產全產業鏈托管服務,為糧食增產做好了用地保障,并從狹義的“耕種防收”托管向“產前農資供應、產中耕種防收、產后烘貯加銷”全產業鏈社會化服務轉型升級,達到了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為丘陵山區有機旱作“特”“優”農業高質量發展,探索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永和模式”,得到國家和省、市的高度評價,并在全省、全國大力推廣。

  “在此基礎上,我縣依托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聯合會,進一步發展壯大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健全‘縣級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聯合會牽頭+鄉鎮服務中心+村級聯絡員’的縣鄉村三級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體系。”田華介紹,“我們延伸服務環節,拓展服務領域,大力推廣‘技、物、耕、種、管、收、儲、烘、加、銷’一站式全鏈條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方式,為農業生產提供全方位社會化服務,加快推進‘托管貸’全覆蓋。”

  目前,該縣金融部門對托管有資金需求的500余戶農戶完成了授信,授信額度為5萬—10萬元,貸款額度達5000余萬元。“同時,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保險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構筑以農業保險為核心,民生保險、治理保險為補充的多層次、全險種的保險保障網,探索出了一條‘政府+保險+農戶’的路子,為全縣農戶進行保費補貼,實施‘一攬子’農業生產綜合保險,達到保險保障全覆蓋。”田華說,“去年,保險公司對全縣農戶糧食作物因災受損情況進行理賠,涉及農戶12455戶,理賠金額達2300余萬元,惠及農戶占全縣農戶63.2%。”

  “我縣還試點開展農機購置補貼‘三合一’辦理,實現從農作物生產的產中環節向產前、產后兩端延伸服務,托管服務面積達到15萬畝,全產業鏈托管服務面積達到5000畝,托管服務面積逐年增率達10%以上。”馮越補充道。

打通最后屏障 努力譜畫“三農”穩定和諧的新篇章

  高田如樓梯,平田如棋局。層層梯田,是永和人民與自然抗爭的美輪美奐的杰作,是一曲現代化農業發展的壯麗頌歌。

  “通過丘陵山區宜機化改造+農業生產全產業鏈托管服務,我縣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積,同時,機械化作業的高效帶來了作業成本的顯著降低,增加了農民收入,實現了節本增效。”永和縣委副書記、縣長楊景寧介紹。

  農業生產全產業鏈托管中的產后秸稈處理環節將農作物秸稈粉碎,還田增肥,或加工為飼草,或作為果園覆草,實現了秸稈“變廢為寶”,有效避免了秸稈焚燒引起的空氣污染,減少了化肥的施用量,改良了土壤結構,增強了地力保護,推動了高效循環農業的發展。

  目前,全縣每年綜合利用農作物秸稈5萬余噸;有效解決了農村勞動力流失帶來的土地無人耕種的難題,全縣增加玉米、高粱等播種面積1萬余畝,還極大地解放了勞動力,增加了農村富余勞動力外出創業就業機會,實現種地、務工兩不誤;有效解決了易地搬遷群眾種地難的問題,在機制上保障了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轉變了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實現了由人畜生產向機械化生產的跨越,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綜合利用率;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共贏,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立竿見影的“活水”和“活力”。

  “針對無法實現秸稈打捆的小地塊、坡耕地,我們通過秸稈粉碎、深耕、旋耕等機械作業,實現秸稈還田、培肥地力;對優質秸稈,我們就將其打捆加工成飼草,有效解決了飼草外調成本高等問題,促進了牛、羊等養殖業快速發展;養殖業產生的糞便再還田,實現了種植業和畜牧業循環發展。”任海軍對宜機化改造使農作物秸稈“變廢為寶”的好處津津樂道。“農機手們把不適合做飼草的打捆秸稈用于蘋果地覆蓋,起到調溫、保墑、抑草、改土、增肥、防蟲、有機的功效,實現了種植業和林果業循環發展,全縣3600戶養殖戶戶均增收2600余元。”田華說起秸稈還田的好處,如數家珍,“這樣處理秸稈,有效避免了秸稈焚燒引起的空氣污染,減少了化肥的施用量,改良了土壤結構,增強了地力保護,推動了高效循環農業的發展,使蘋果產量和品質得到極大提升,畝均增產600余斤、增收2000余元。目前,全縣每年綜合利用農作物秸稈5萬余噸。”

  實施丘陵山區宜機化改造+農業生產全產業鏈托管服務以來,全縣培育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35個,新購置農機具500余臺,農機保有總量達2500余臺,改造后的區域綜合機械化水平由30.8%提高到85%,推動農業生產機械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唯有良田方有糧倉,唯有倉實方可糧安。今年,永和縣繼續擴大改造范圍,制定出臺了《永和縣2022年丘陵山區農用地宜機化改造試點項目實施方案》,計劃完成2500畝丘陵山區農用地宜機化改造,同步帶動沿黃鄉鎮加快推動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步伐,打通永和縣機械化作業的最后一道屏障。“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盡”的景象,將成為永和人民永久的記憶。

  農穩社稷,糧安天下。“在全國上下積極響應‘穩糧保供’的氛圍下,永和縣將努力譜寫農業穩產保供、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和諧的新篇章。”永和縣委書記高永賢表示,下一步,將大力推廣宜機化改造+農業生產全產業鏈托管服務模式,使百姓從中得到更多實惠,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穩步增加收入。

  記者 喬衛東 韓曉芳

  圖片除署名外由永和縣委宣傳部提供

     

責任編輯:姚建

版權聲明:凡臨汾日報、臨汾新聞網刊載及發布的各類稿件,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自媒不得轉載發布。若有違者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 国产 欧美 精品 在线 | 另类激情亚洲 | 日韩精品首页 | 超久久| 国产九九精品 | 91av视频免费观看 | av大全在线免费观看 | 一区二区久久久 | 99re视频在线| 成人国产精品久久久 |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 | 精品国产日韩欧美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久软件 | 国产精品久久久av | 日本乱轮视频 | 青青草自拍偷拍 | 免费观看的av | 一级片在线放映 | 欧美日韩国产三区 | 日本免费在线视频 | a级片在线免费看 | av最新 | 日本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夜 | 自拍偷拍福利视频 | 日韩综合在线 | 99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 97久久超碰国产精品2021 | 亚洲免费高清 | 国产99久久| 日韩视频在线一区 | 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 | 亚洲午夜免费视频 | 久久国产亚洲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 国内精品国产三级国产在线专 | 日韩欧美色图 | 在线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 高清二区 | 日韩免费在线视频 |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