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垣村同樂鼓樂
豐收 劉宏達 攝
盤山公路 劉宏達 攝
采摘 劉宏達 攝
南村旅游景區
古賢村朱德槐文化廣場
管頭山紅葉
臨汾新聞網訊 冬日暖陽照耀著吉州大地,山水如畫的文城鄉處處盡顯生機活力。各級各部門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黨員干部宣講小分隊活躍在群眾中間“拉家常”、包村干部圍著圓桌和群眾面對面講“四史”,鄉黨委廣泛開展“爭先、進位、崛起”解放思想大討論、組織填寫問題清單和整改臺賬,“白衣天使”們進村入戶免費為老年人體檢,果業合作交易中心熙熙攘攘,文化廣場上“送戲下鄉”傳來陣陣喝彩,領到種糧和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的群眾喜笑顏開,沿黃旅游公路賦能鄉村振興華麗嬗變,一進入文城鄉,廣大黨員干部群眾高歌奮進、熱火朝天建設家鄉的氣息撲面而來。
今年以來,文城鄉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省、市黨代會精神,貫徹落實市委“1355”戰略,按照縣委“五個三”工作思路,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凝心聚力,擔當實干,全力答好“美麗文城、幸福文城、和諧文城”新答卷。
“學”字為先 堅持以學促行
堅持謀劃學與搶先學相結合,爭做黨史學習教育的“急先鋒”和“排頭兵”。文城鄉黨委及各農村黨支部分別召開黨史學習教育動員部署會,向全鄉黨員干部發出了“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動員令,明確5方面20項具體工作;向全鄉黨員干部發放黨史學習教育指定書目,自學與集中學習相結合,定期查閱學習筆記,建立月通報制度,督促完善進度;召開文城鄉“爭先、進位、崛起”解放思想大討論動員部署會,制定《中共文城鄉黨委關于開展“爭先、進位、崛起”解放思想大討論的實施方案》,切實把開展好大討論作為當前一項重要政治任務,組織機關黨員填寫問題清單和整改臺賬,確保問題抓早抓小,及時發現、及時整改,以大討論的實際成效推動各項工作上新臺階、創新佳績。
堅持定期學與隨時學相融合,打造黨史學習教育的“大講堂”與“微課堂”。縣委常委、鄉黨委書記陜紅歡分別于3月、7月、10月開展了專題黨課,為廣大黨員干部深入淺出地講清講透;各農村黨支部組織黨員集中學習并講授專題黨課;文城鄉機關黨支部開展完成了8次黨史專題學習,組織專題研討10余次,機關黨員完成心得體會140余篇,完成專題研討材料150余篇;組織黨員集中觀看《百年風華》《走向勝利》多部黨史題材政論片;利用碎片化時間,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微黨課”,堅持“每日一更新、每日一轉發”,打造“指尖微課堂”。
堅持分散學與陣地學相結合,繪制黨史學習教育的“平面圖”和“立方體”。由機關黨員干部承擔黨史學習教育“聯絡員”,積極調動群眾積極性,讓更多人參與到學習中;組織全鄉機關黨員干部和各村“兩委”主干,前往河南開封劉少奇同志紀念館和劉青霞故居紀念館、蘭考縣張莊村和焦裕祿同志紀念館進行參觀學習;組織機關全體黨員和村組干部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在文城鄉主街道、巷道、孤寡老人家中清理環境衛生,清理積雪;機關黨員在大圪塔烈士陵園開展主題活動,緬懷英烈,重溫入黨誓詞。
堅持認真學與創新學相融合,豐富黨史學習教育“根據地”與“新天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接力讀、接力聽”活動,變“聽客”為“主角”,變“被動”為“主動”,推進專題學習走深走實;開展“我與黨旗合個影”主題活動,用鏡頭記錄黨員干部對百年大黨的祝福與祝愿;機關黨員在古賢村朱德槐廣場同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并重溫入黨誓詞;以鄉音傳黨音,組建文城鄉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小分隊,各包村干部在包聯村開展黨史宣講;各村通過“大喇叭”播放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等書籍篇目;聯合開展黨日活動,目前鄉、村兩級已開展聯合黨日活動8次,推動黨支部結對共建,鞭策黨員干部互促共進;組織、參與《黨史學習談感悟》《圓夢小康話振興》《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等電視專題節目的錄制;制定《文城鄉“我為群眾辦實事”實施方案》,深入挖掘典型事跡、特色做法,積極報送簡報,目前“我為群眾辦實事”典型事例已在《山西日報》和臨汾新聞網刊發,黨史學習教育工作紀實已在《臨汾日報》刊發。
“干”字當頭 一貫勇毅篤行
選好“頭雁”,配強班子。文城鄉著眼選優配強村級班子,采取五項措施扎實推進村“兩委”換屆工作,截至11月11日,全鄉8個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圓滿完成。動員部署“早”。鄉黨委、政府堅持把村“兩委”換屆工作作為當前工作的頭等大事,成立換屆選舉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分管領導,細化工作任務。人選研判“準”。結合軟弱渙散摸排、重點工程項目推進和日常工作表現對現任村級班子進行綜合考量,精準確定留任、優化和調整對象。宣傳教育“廣”。采用張貼宣傳標語、懸掛橫幅掛圖、印發宣傳資料、走村入戶等形式,廣泛宣傳換屆。培訓學習“新”。先后3次召開換屆選舉工作推進會,組織包村干部、村組干部全面深入學習選舉政策,嚴格依法辦事。程序把關“嚴”。成立包村工作組,黨政主要負責人親自上手,認真落實包聯責任,逐村對換屆會場進行布置、指導,對換屆工作人員進行現場培訓,明確責任,提醒細節,全程參與監督,確保換屆程序嚴格有序,群眾認可度高。新一屆村“兩委”結構進一步優化,隊伍質量全面提升,干事能力顯著增強,為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文城鄉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從點滴做起,于細微著手。黨員領導干部帶頭開展聯系群眾大走訪活動,緊緊圍繞保障群眾健康、開展環境保護、信訪積案化解、重點項目建設、道路硬化修繕、通信網絡暢通、果園用水灌溉、生活安全用水、安全隱患排查、設置道路警示牌、蘋果搶收、災后重建等進行專題督導和落實,把群眾反映的“問題清單”變成“履職清單”。
同時間賽跑,與疫情較量。為科學有序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鄉黨委、政府周密部署,專門設立兩個接種點。青村距兩個接種點都較遠,村黨支部書記和駐村干部安排8輛汽車接送接種村民,每天送完最后一批都到次日凌晨。文城鄉很多果農在陜西務工,為第二針疫苗接種工作帶來很大困難,柏樹村安排車輛接務工人員回家接種疫苗,受到群眾贊揚。
強支部引領,助黨員擔當。青村把建設350畝優質蘋果示范園作為大實事大好事,為所有村民提供務工崗位,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幫助75戶村民享受分紅,解決了群眾增收問題。2020年,青村成立了果業合作交易中心,內設培訓中心、交易中心、信息交流區、物資交易區、產品展示區五大區域;聘請專家定期授課,提高果農管理技術;優先將口碑好的果商請到果園進行收購,形成統一的市場銷售管理模式;統籌全村蘋果資源,統一標準,統一銷售,降低滯銷率和爛果率,提高果農收益;引進企業入駐,直銷合格物資,中心負責擔保果農資金,降低了生產流通成本,增加了果農收益。
幫群眾解困,為健康護航。文城鄉柏樹村位于縣城以西35公里處,道路崎嶇,65周歲以上老年人體檢工作成了群眾的“操心事”。經村黨支部書記和村醫與文城鄉衛生院溝通,醫護人員上門為老年人免費體檢。
解群眾危難,助災后重建。今年汛期,文城鄉黨政主要領導及班子成員與村組干部、廣大群眾一道,對道路倒伏樹木、塌方淤泥進行及時清理;設置警示標志,杜絕危險發生;地質災害排查員冒著大雨動員群眾轉移,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塌方導致道路中斷,村組干部背起群眾緊急撤離,群眾行動不便干部用自家車輛義務接送,做到一個都不少全部轉移到安全區;積極協調救災機械設備排水救災,修繕管道疏通水渠,防止道路內澇。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黨員干部扎進田間地頭,幫助受災群眾搶收蘋果;深入災區一線探望慰問孤寡老人,送去棉服和生活物品;了解受災群眾的一言一行,關注他們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
擦亮底色 建設美麗文城
農村“六亂”整治百日攻堅專項行動中,文城鄉黨委、政府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發動村民數千人全力推進“六亂”整治,取得顯著成效。
黨委領導、政府推動、專班跟進。吉縣“六亂”整治百日攻堅戰動員會后,鄉黨委、政府迅速貫徹落實,召開動員部署會、專項推進會,把“六亂”整治作為創優全鄉發展環境、推動鄉村振興的主要任務來實施,成立了以鄉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為雙組長的領導小組,組建了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專班。制定了整治“六亂”工作方案,明確主要任務、治理重點、實施主體、責任人員、序時進度、完成時限。黨委政府主要領導下沉一線、巡回督導,確保問題發現在一線、解決在一線。專班小組成員蹲在基層、守在村莊,既督戰又參戰。
建強堡壘、聚焦重點、示范帶動。農村基層是治理“六亂”的主戰場、主陣地,該鄉充分發揮“黨建+”作用,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把學黨史、開新局與鄉村振興相結合,以農村“六亂”整治行動為抓手,以為民辦實事為己任,結合新農村建設規劃,因村施策,壓實責任,緊盯交通沿線、施工場地等重點領域,清除各類垃圾80余噸,清理150余處,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事,增強群眾幸福感。
宣傳造勢、營造氛圍、全民參與。為廣泛動員人民群眾積極投入到“六亂”整治攻堅戰役,從鄉到村、從懸掛條幅到微信工作群、視頻號等新媒體宣傳,助力“六亂”整治。為動員廣大群眾自力更生建設美好家園,黨員干部擼起袖子、躬身踐行,用鮮活的事例、榜樣的力量、家鄉的變化和實實在在的成效感化激勵他們。打造出柏樹村、南村2個示范村,推動各村對標對表,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治管并重、創新機制、長治長新。為確保整治成果,各村結合實際都在建立長效機制上做了有益探索,如完善健全村規民約、鄉村文明公約,開展“星級文明戶”創評活動,推動一時清潔向長效清潔轉變、集中整治向常態化保持轉變,切實引導村民從思想上、行動上重視環境,保護環境。逐步培育群眾綠色生活、健康衛生習慣的養成,提升自身文明素養,讓鄉風文明成為新時尚,強化“美麗文城”主人翁意識。
文城鄉把“六亂”整治百日攻堅專項行動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有力抓手,抓住重點、選樹亮點,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和建設美麗文城不斷取得新成效。
精心精準 構建幸福文城
完善鞏固拓展脫貧攻堅長效機制。組織村“兩委”與駐村干部70余人逐戶摸排33個自然村;關注特殊群體家庭,設立重點戶,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強化監測,緊盯易返貧致貧人口,今年已開展5次幫扶對象動態調整、6次易返貧致貧風險線索排查,逐戶逐人核查,對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農戶納入監測,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精準施策,對建檔立卡已脫貧家庭與監測幫扶對象家庭接受職業教育的子女開展“雨露計劃”幫扶,2021年共為65位學生申請補貼;大力宣傳本科大學新生資助政策,確保符合資助條件的困難大學生應知盡知、應補盡補、應助盡助。
聚焦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為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能致富,對集中安置區的房屋質量安全、產業就業保障情況、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保障情況、村社區治理全面摸排有的放矢,鞏固脫貧成果。
加強幫扶項目資產管理。建立健全幫扶資產、到戶資產管理臺賬,梳理各類資產49項,確權登記入賬,明確后續管護單位與責任人,確保有人管、管得好;為夯實產業振興基礎,開展項目調研、謀劃,梳理產業類項目、生活條件改善類項目、村基礎設施類項目三大類共58項,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效,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讓果農把“金扁擔”挑得更穩。
做好農業發展支持。為有效應對農資價格上漲,穩定種糧農民收入,保護耕地土壤肥力,2021年共為全鄉農民發放兩項補貼,為2124戶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了一次性補貼,為全鄉確權土地所有者發放了耕地地力保護補貼。
嚴格駐村干部管理。定期組織培訓,圍繞駐村幫扶重點任務、基層黨組織建設、村集體經濟發展、黨史學習教育等對駐村工作隊員(選派第一書記)進行培訓,提高理論水平,增強履職能力,為鄉村振興夯實人才基礎。嚴格要求駐村干部執行“五天四夜”紀律要求,對敢于擔當、勤政務實的好干部予以表揚。每月組織召開工作例會,研究部署駐村工作,確保駐村工作有序有效推進。
養成新風 打造和諧文城
多渠道多方式提高思想認識。發動干部群眾關注“文明臨汾”“吉縣宣傳”等公眾號;動員機關干部對“中國好人榜”進行點贊;懸掛條幅、張貼宣傳畫做好黨史學習教育、“永遠跟黨走”、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市第五次黨代會、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等宣傳工作,累計懸掛50余條。在網絡安全宣傳周期間,利用電子屏加大網絡安全宣傳力度,普及網絡安全知識、倡導青年學生、農民群眾合理合法利用網絡,著力提升網絡素養。
貫徹《臨汾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培育文明新風。組織集中學習《臨汾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喪事不喝酒,花圈鞭炮都沒有,遇事就帶兩只手。”這是一項文城村村民的行為規矩。在文城、王家垣等村,有老人去世,也都是全村人幫忙操持。
積極參與、廣泛開展文化活動。在全鄉開展“美麗+”評選活動,推薦報送8名“最美吉州人”、40戶“美麗家庭”和3個“美麗鄉村”,推選兩名第三屆“臨汾好人”;積極參與“紅色傳家福”主題征文活動,報送兩篇征文作品、5條紅色家訓;在“記錄小康工程”工作中,完成文城鄉以及8個行政村的9篇鄉村大事記,充分梳理呈現重大決策、關鍵事件、典型人物;拍攝同樂鼓樂非遺專題宣傳片,宣傳非遺藝術,探望慰問非遺老藝人,將非遺文化發揚光大;在南村文化廣場開展“送戲下鄉”演出9場,營造向上向善的濃厚氛圍。在柏樹村制作主題文化墻,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五心”教育,創和諧柏樹,建幸福家園。同時為鼓勵青少年爭做學習榜樣,營造濃厚的比學趕超氛圍,柏樹村還設立了“英才榜”主題墻,將考取大學的優秀學生張榜公示,進行宣傳。
廣泛宣傳志愿服務活動。文城鄉廣大志愿者積極投身文明實踐,傳播黨的聲音,弘揚志愿精神,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營造文明和諧、團結奮進的社會氛圍。志愿者們全面開展了法律咨詢、矛盾調處、環境衛生整治、健康防疫、文明倡導、非遺傳承、紅色宣講、蘋果搶收、災后募捐等服務活動,以面對面、心貼心的志愿服務,贏得了群眾一致好評。活動內容在“今日吉縣”視頻號上進行刊發;完成“鐵肩擔風雨、眾志筑長城”“暴風雨中的守望者”等5篇新聞稿件的撰寫,并在臨汾新聞網上進行了刊發。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全面振興重在實干。文城鄉在省委、市委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凝聚共識,爭先崛起,全鄉上下勇擔發展之責、大興實干之風、盡展成事之能,在建設美麗、幸福、和諧新文城奮斗路上闊步向前。
記者 李媛
照片除署名外由吉縣文城鄉提供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