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全面小康 高質量發展開新局
——永和縣“兩會”精神解讀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只爭朝夕、不負韶華。4月23日上午8:30,備受全縣人民關注的永和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政府四樓視頻會議室隆重開幕。本次會議采用“主會場+分會場”視頻會議形式召開,設1個主會場和11個分會場。來自全縣各條戰線的縣人大代表滿懷豪情步入大會會場,認真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神圣職權。
4月22日上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屆永和縣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在政府四樓視頻會議隆重開幕。會議以視頻會議的形式召開,設1個主會場、4個分會場。來自全縣各條戰線的政協委員相聚一堂,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和強烈的責任意識共商發展大計。
曬曬2019年成績單
經濟質效穩步提升
省市重點監測項目完成投資13.84億元,轉型項目投資占比達79.8%,拉動經濟持續穩步增長;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6.3%,提前完成“十三五”預期目標;財政總收入突破3億元大關,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0.69%,連續7年保持了兩位數增幅;稅收收入占比83%,非稅占比17%,財政收入結構向好、質量更優。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9%,增速全市排名第5,新能源、新材料等工業投資占比達到68%,經濟發展更具活力。
能源工業增量提質
非常規天然氣日產能達到300萬立方米,輸氣能力達到38.5億立方米,年銷售量12.67億立方米。投資6.78億元的LNG液化調峰站、石油壓裂支撐劑、CNG母站和LNG加氣站竣工調試。天然氣全產業鏈初步形成,全年貢獻稅收2.12億元,連續3年稅收占比達70%左右。
第三產業更顯活力
奇奇里村、東征村被評為山西省首批100家3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石家灣、閣底、交口、霍家溝等6個村被評為“山西省旅游扶貧示范村”。乾坤灣互通、沿黃旅游路一期主體工程完工,黃河一號旅游公路“零公里”標志落地永和,沿黃現代農業文化旅游帶開發項目有序推進,乾坤灣成為山西黃河板塊核心景區、國家標志性品牌。縣鄉村電商服務網點實現全覆蓋,全年電商交易額達到1121萬元,增長4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5%,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到經濟總量的61.2%。
脫貧摘帽按期達標
全年減貧25個村2001戶4952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53%,貧困退出各項指標全面達標,今年2月27日,省政府批準永和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高標準營林造林7.24萬畝,林木綠化率達到41%;在全省首創村級“林長制”,縣林業局被評為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先進集體。新增清潔取暖面積5.45萬平方米,城區清潔取暖率達到93%。全年二級以上天數295天,優良天數比例80.8%,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全市第一。城市污水收集率達90%、處理率達75%。芝河水質明顯變好。
民生福祉大幅提升
全年民生支出11.4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83.4%。城鎮新增就業816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301人。城鄉居民醫保和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98.68%、97.23%。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5%和16.5%;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增幅全市排名第2。
2020年主要目標和重點工作
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三篇光輝文獻”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落實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市委“一三四三”工作思路,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引領,緊抓改革創新、項目建設“兩大引擎”,堅持生態立縣、建設黃河流域生態治理保護“樣板縣”,堅持農業穩縣、建設有機旱作特色農業“示范縣”,堅持工業強縣、建設全省能源工業“領跑縣”,堅持文旅興縣、建設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品牌縣”,大力實施鄉村振興、人才強縣、依法治縣“三大戰略”,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確保“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確保全縣與全國、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主要預期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7%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5%和8%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城鎮登記失業率分別控制在6.5%、4.5%以內。各項約束性指標力爭完成省市任務。
八個方面重點工作
聚焦統籌應對 奪取大戰大考雙勝利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全面落實“六穩”“六保”工作要求,做好改革發展安全穩定民生各項工作。要慎終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嚴格落實“3+2+3”管控措施,精準管控境外返永、無癥狀感染者,壓實法人單位、社區、鄉村防控責任,堅決做到防控全覆蓋、無死角、不間斷、無漏洞、無差錯。要毫不放松抓好經濟社會發展,在一季度良好開局基礎上,努力實現“雙過半”,堅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同時,切實增強風險防范意識,筑牢金融安全防線,堅守安全生產紅線,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底線。
聚焦鞏固提升 打好脫貧攻堅決勝戰
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堅決攻克最后堡壘,鞏固提升脫貧成色,全面做好“三查一考”。強化“交總賬”“軍令狀”意識,繼續保持攻堅態勢,鞏固提升脫貧成色,做好疫情防控加試題,高質量交好脫貧攻堅歷史答卷。
聚焦項目建設 加速積蓄發展原動力
發展是第一要務,項目是第一抓手。全力以赴抓建設,千方百計抓招商,不遺余力促落地,持續增強發展原動力,以項目大建設推動經濟大發展。要健全項目推進機制,完善項目管理機制,創新招商引資機制,強化要素保障機制。堅持“項目為王”,高標準、多層次謀劃項目,全過程做好要素配置,以項目高質量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聚焦產業升級 夯實經濟發展增長極
堅持轉型為綱,加速提檔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全力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全力做優特色農業,堅持“農業穩縣”,聚焦鄉村產業振興,發揮比較優勢,以園區化發展為載體,以示范區建設為抓手,加快建設有機旱作特色農業“示范縣”。全力做強能源工業,堅持“工業強縣”,立足資源優勢、搶抓發展機遇,爭當能源革命綜合改革“排頭兵”,建設全省能源工業“領跑縣”。全力做活文旅產業,堅持“文旅興縣”,聚焦全省“三大品牌建設年”主題,搶抓全市優先發展沿黃板塊機遇,推動文旅產業融合化、品牌化發展,建設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品牌縣”。
聚焦改革重點 激發轉型發展新活力
堅持改革為要,“趕考”“補考”一起抓,推動基礎性、牽引性、戰略性重大改革取得新突破,全面激發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探路非常規天然氣混改,全面深化“放管服效”、財稅體制、旅游體制機制、農業農村等重點領域改革。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落實落細全省支持民營企業發展30條和全市37條具體政策。統籌推進國企國資、標準化、金融等領域改革,加快培育創新主體、完善創新制度,持續擴大對外開放,推動各項事業向更高層次發展。
聚焦標本兼治 推動綠色發展再升級
堅持“生態立縣”,踐行“兩山”理論,保護與治理并重,打造百里黃河生態長廊,建設黃河流域生態治理保護“樣板縣”。筑牢生態屏障,綠化彩化財化同向發力,增綠增收增效協調聯動,投資5000萬元,重點實施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沿黃旅游路通道綠化、呂梁山生態脆弱區荒山綠化、干果經濟林提質增效等六大工程,營林造林5.7萬畝。狠抓污染防治,加強源頭管控,統籌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強化機制保障,進一步壓緊壓實生態環保主體責任,高質量完成中央、省、市環保督查反饋問題整改。
聚焦城鄉統籌 構筑融合共進大格局
堅持擴提并重、建管并舉、城鄉融合的原則和思路,擴大城市規模,提升城鄉品位,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特色山城。統籌城鄉規劃,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做好鎮村規劃前期籌備工作,進一步推動總規、詳規、專項規劃有序銜接。提升城市品質,牢固樹立經營城市理念,全力提升縣城承載力、吸引力、凝聚力、帶動力。推動鄉村振興。聚焦鄉村振興,堅持產業先行,統籌推進鄉村治理。
聚焦民生民本 全力打造高品質生活
堅持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傳遞發展溫度和幸福質感。堅決維護社會穩定,大力推進“平安永和”“法治永和”建設,扎實開展“零上訪零事故零案件”單位創建,把問題解決在基層、解決在初始階段,夯實安全穩定基石。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全力辦好基礎教育,實施藥家灣(紅軍)小學校園信息化、義務教育監控一鍵報警等項目,加大農村校舍改造力度,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持續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打造國家衛健委幫扶深化醫改和健康扶貧精品“實驗田”。加強疾控服務能力建設,提升疾病預防能力和群眾健康素養。大力繁榮文化事業,深入推進文化惠民工程,持續開展“三下鄉”活動。全面加強社會保障,繼續實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叫響“永和家政”勞務品牌,開展訂單式培訓和定向輸出,拓寬勞動力轉移就業渠道。統籌做好城鄉低保、臨時救助、優撫安置等工作,保障特殊群體基本生活需求。
十件民生實事聚焦熱點回應關切
① 繼續實施四大暖心工程。
② 繼續實施“一攬子”保險。
③ 為懷孕婦女提供免費產前篩查與診斷服務。
④ 為農村婦女免費提供“兩癌”檢查服務。
⑤ 為初篩陽性0-6歲兒童提供殘疾復篩和診斷服務,為疑似殘疾人提供殘疾評定服務,為0—17歲殘疾兒童提供搶救性康復服務。
⑥ 新勘測打井2口,改造響水灣段、河口段、正大路段老舊飲水管網,保障居民用水需求。
⑦ 擴大集中供熱覆蓋面,新增集中供熱面積4.7萬平方米,努力做到應供盡供。
⑧ 改造城區公廁,分步推進社區旱廁改造,加快推進城區無害化公廁和糞便收集處理站建設。
⑨ 改造農村戶廁2000座。
⑩ 永和縣養老院投入使用,提升12個農村日間照料中心服務水平。
★ 四大暖心工程:為80歲以上老人每人每年發放生活補助1000元;為全縣居民和公職人員每人辦理三份保險;對高考達二本以上學生資助實現全覆蓋;免除所有高中生的學費和住宿費。
文字、圖片由永和新聞中心提供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