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縣第一批支援湖北醫務人員張俊霞
縣委書記劉浩檢查社區疫情防控工作
縣委副書記、縣長白建成檢查農村疫情防控工作
襄汾企業為抗擊疫情捐款捐物獻愛心
副縣長張淑玲檢查中醫院隔離病房準備情況
退役軍人參與疫情防控工作
漪汾小區黨員堅守防控一線
藍天救援隊在襄汾西站進行消殺作業
天龍救援隊在城區進行消殺作業
永固鄉南五村疫情檢測宣傳點
景毛鄉北李村黨員在值守點宣誓
工作人員在霍侯路襄汾曲沃交界處值守
醫護人員在襄汾高速公路出入口測量體溫
臨汾新聞網訊“小區門口每天都有戴著紅袖標的干部值守,還搭起了藍色帳篷。”襄汾縣龍山小區的群眾說,小區沒有物業管理,值守的同志給他們吃了“定心丸”。
在抗擊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社區是最前沿的防控陣地,也是最重要的戰場之一。連日來,襄汾縣直各個機關黨組織下沉一線,黨員領導干部帶頭,在沒有物業的老舊小區成立臨時黨支部,發動群眾,設立疫情檢測宣傳點,進行人員摸排、出入登記、體溫測量、疫情防控知識宣傳,一張以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動員、宣傳、指導,以小區黨員群眾為主體參與的防控大網迅速鋪開。
紅色集結,增兵“社區防線”
戰“疫”當前,前方“戰事”短兵相接。后方陣地要守牢、守好,才能贏得最終勝利。
在襄汾縣域,鄉鎮干部、村“兩委”主干設立檢測點,喊起大喇叭,守住了鄉村;縣城道路、商戶由各職能部門實行非常時期應急管理,守住了“干線”;居民小區物業組織,做好出入人員登記、體溫測量、環境消殺,守住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那些因為歷史原因沒有自治能力、沒有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租戶多,彼此間不熟識,人員流動沒有記錄,極易成為疫情的“潛伏源”和“暴發點”。在疫情防控的緊要關頭,僅僅依靠社區工作者的有限力量,完成如此龐大的布控任務,根本不可能實現?!吧鐓^防線”的薄弱環節就在這里。
破局!調兵遣將,黨員上陣,發揮“主心骨”作用;機關干部下沉,幫助老舊小區實現自治。強化薄弱環節,補齊防線短板。
一聲令下,83個機關單位黨組織,分別進駐243個老舊小區,成立129個臨時黨支部,覆蓋城區900余棟住宅樓、2000余戶零散戶,開展拉網式、地毯式排查,幫助群眾“守住大門、看住樓門、關住家門”,黨員干部把初心使命踐行在防控最需要的地方,把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在 “社區防線”最要緊的關口。
三包機制, 排陣“社區防線”
把疫情防控的“社區防線”鑄造成“銅墻鐵壁”,不僅要排兵布陣,更需要每名士兵發揮好作用,把措施落細,把責任做實。
黨組織挺在“防線”的最前沿,充分發揮核心領導作用?!包h組織包片、黨小組包樓、黨員干部包戶” ,“三包”機制明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防控責任。
黨組織包片,全縣82個機關單位黨組織,第一時間進駐縣城59個網格片區,平均1-2個機關黨組織包聯1個片區,瞄準有人管事、有門可守、有人值守,提升自治能力的“三有一提升”目標,在街巷口、小區門口設置疫情檢測點,對來往車輛和人員逐一登記、檢測、宣講,做到防控工作全覆蓋、無死角。
黨小組包樓,黨小組由包聯單位和本小區黨員干部組成,組長從本小區黨員干部中產生,對于樓棟和戶數較多的,劃分小單元,增設若干名“樓長”,負責收集所轄樓棟居民信息,詳細摸排健康狀況、居住人員增減等情況,遇到突發事件,第一時間與包片黨組織聯系。
黨員干部包戶,各機關黨員干部對2.9萬戶城區居民開展入戶排查、定點監測,平均1名黨員干部包聯20戶,每天填寫《入戶摸排表》,精準摸排湖北、浙江、山東、安徽、河南、天津、新絳、平遙“五省一市兩縣”返襄人員個人信息。特別是對前期摸排出的148名武漢、18名湖北返襄人員,戶戶上門、個個確認,嚴格執行集中隔離和居家觀察,確?!安宦湟粦?、不漏一人”。
機制建立,責任明確。堅守社區的各單位黨組織,在戰“疫”一線踐行初心使命,守好社區防線,落實好責任。
原城關鎮政府家屬小區是襄汾縣退役軍人事務管理局所包片區,共有住戶20戶35人,無物業管理。局黨組成立了臨時黨支部,設立了疫情檢測點,10名黨員包聯小區住戶,分為兩個黨小組,負責小區的日常防疫,發動居民,進行人員排查、出入登記、體溫測量等防控工作。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臨時黨支部書記撖俊枝說:“無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疫情防控工作是一個難點,在困難面前我們就應該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沖在前,走在前,替社區群眾當好守門人。”
教科局134名黨員干部主動請纓,成立了5個臨時黨支部,組成了19個黨小組,統一給各小區張貼宣傳掛圖,發放倡議書、科普手冊,根據小區特點制作了出入證,嚴格登記每名出入者的情況。
漪汾小區的臨時黨支部書記由小區退伍軍人劉根茂擔任,他為小區15名黨員排好值班表,24小時不間斷值班。黨員劉佳說:“不管是凌晨還是深夜,只要該我值班,我就絕不遲到,這時候,就該我們頂上?!?/p>
在抗疫的“社區防線”,黨員干部用一個個口罩,一支支測溫槍,一瓶瓶消毒水,一句句錚錚諾言,一種言出必行的行動,扎牢了“第一道籬笆”。
群眾路線,保衛“社區防線”
“兵民是勝利之本”。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總體戰、阻擊戰,廣大人民群眾是最強大的力量源泉。在黨旗的指引下,發動群眾的力量,構筑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是做好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的根本。
在先期實現無物業管理的小區黨組織進駐開展工作的基礎上,襄汾縣委、縣政府要求各單位黨組織,不越俎代庖、不包辦代替,把走好群眾路線這個黨的“傳家寶”用活、用好。宣傳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讓各小區黨員群眾參與到社區防控工作中來,真正形成群防群控、聯防聯控,一場新時代的群眾思想工作開展起來。
值守龍山小區的司法局工作人員,首日入駐摸排,了解到小區共有92戶270余人。次日小區出入110余人次,將近一半,群眾重視程度不夠。連夜,臨時黨支部召集小區黨員帶頭做表率,對小區進行一次全面清潔、消毒,小區車輛只許出不許進,除在職人員外,每兩天每戶最多一人出門購買生活用品。環境煥然一新,微信群里充滿了點贊的聲音,越來越多的黨員、群眾主動要求參與到防控工作中。 “疫情面前,我們休戚與共,織密防護大網,從一點一滴做起,目前小區群眾正在商量著安裝門禁,長效實現自治,我們一定盡全力幫忙?!痹摼峙R時黨支部負責人說。
教科局黨員干部值班人員為住戶修理自行車,為學生下載“空中課堂”軟件,幫助老人打掃院子……行動是最好的號召,69名群眾主動要求加入小區防疫工作,63歲退休老黨員吳建平主動要求擔任第一小組組長,積極參與監測值班,給值班人員送水,打掃小區衛生。
交通運輸局臨時黨支部發動群眾成立了“業主自治委員會”,幫助小區建立了管理制度,倡導小區居民自愿捐款2700元,安裝了大門,修復了監控;住建局臨時黨小組發動住戶參與群防群治,推舉出單元長、樓長,做到有人管事,有人響應;財政局包聯的福瑞苑、縣社包聯的城關供銷社家屬院所有住戶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已基本實現小區自治;縣住建同縣人大、政協辦共包聯的23個小區,發動黨員群眾328人參與群防群控,基本實現小區自我管理……
截至目前,全縣2000余名群眾加入到社區防控的隊伍,部分小區達到了自治和防控常態化。
因勢利導,提升社區治理水平。日前,襄汾縣委決定進一步強化城市管理,在社區成立臨時黨委,領導片區內居委會開展全面工作,緊緊圍繞疫情防控搞好宣傳、發動群眾、組織摸排、督導檢查、隔離管控、提供服務等,做到科學防控、依法防控;協助社管委處置和防控片區突發事件,以有人管事、有門可守、有人值守、提升小區自制能力為目標,提高社區自我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社區防控“封住”了人,卻聯系起干群的心,提升了社區的治理水平。“紅袖章”亮出了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藍帳篷”搭起了防控的橋頭堡。紅色集結,黨旗飄揚;干群同心,共克時艱。人民戰爭,戰“疫”必勝!(張建華 沈宗珍)
攝影:鄧文斌 焦玉龍 沈宗珍 陳曉璐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