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歲的馬鶴鳴老人,把退休后的閑暇時光全部寄于自己最愛的音樂志愿服務事業中。
1996年,馬鶴鳴與幾個老干部牽頭組建了“金秋藝術團”合唱隊,弘揚主旋律,豐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在金秋藝術團里,馬鶴鳴既是組建者、指揮,又是演員。15年來,馬鶴鳴帶著這支純粹群眾性的文藝輕騎隊在街頭廠房、機關學校、工礦農村、部隊營房、干休所、醫院等地無償演出300余場,還參加了老體協的文體“三下鄉”活動到各縣市演出,他花在金秋藝術團志愿服務的時間比與家人相伴的時間還長。15年來,這個純粹群眾性的文藝集體,由最初的一個人發展到200余人的臨汾市老齡金秋藝術團,團內下設合唱隊、花鼓隊、舞蹈隊、模特隊、樂隊一應俱全,成員來自各行各業。所到之處,受到了廣大群眾的贊揚、各級領導的好評。
金秋藝術團成立后遇到的第一個麻煩就是沒有排練場地。馬鶴鳴沒有絲毫遲疑,把大家帶到自家的地下室,無償提供給文藝隊排練使用,從那時起,他家10余平方米的地下室便經常飄揚歌聲、琴聲、笑聲,聲音一直延續了十多年,直到隊員多得實在裝不下,才將陣地轉移到市體育場。隊員們感動地說:“在馬老家排練,場地、水電暖、電子琴、學費全免,他還自費為我們印發歌頁及《音樂養生論》,這么多年不知貼了多少錢?!彼囆g團多年來堅持為社會服務,在為部隊、干休所、養老院、學校、醫院等地演出從來不要報酬。藝術團應邀到廠礦企業演出,偶爾會有一些報酬,很多人就建議,馬鶴鳴應從中拿出一部分作為補償。這一提議被他嚴辭拒絕,堅持按人數分,自己從不搞特殊。他在經濟方面的透明、公平,贏得了大家的一致認同和贊賞。
藝術團中,年齡最長者已經73歲了,平時排練尤其是外出演出時,安全是最大的顧慮。作為藝術團團長,他總提醒大家不要勉強。每每聽到“我就不愛和她站在一起!”“他去我就不去了!”之類的話,馬鶴鳴總會語重心長、和顏悅色地勸說當事人,并對隊形或節目進行適當調整,盡量兼顧大家的想法和情緒。
一臺精彩的晚會背后,需要長達一個多月的前期籌備,服裝、道具、人員、隊形、樂隊、節目……事無巨細都要馬鶴鳴操心,晚會進行當天,他更需組織統籌,指揮調度,披掛上陣……經常連續五六個小時“片刻不得閑”,可馬鶴鳴從沒有不耐煩過,總是精神十足、笑容滿面,讓每位演職人員都倍感溫暖。大家都說,馬鶴鳴就是整個團隊的核心和靈魂,有他在,這個團隊精氣神十足。
那年剛退休時,馬鶴鳴的老伴曾制定了一個旅游計劃,老兩口原打算每年至少出去旅行一次,然而,忙碌的他卻總抽不出來時間。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馬鶴鳴老人把他滿腔熱情和全部精力都傾注到老齡志愿服務中,樂此不疲樂在其中……
記者 王小庚
【責任編輯: 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