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梅(左)正在與學員一起討論學習。
她,就是省政協委員、市紅梅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孫紅梅。
出身于農民之家的孫紅梅,卻有著一顆不甘寂寞庸碌的勇敢的心。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中學剛畢業的孫紅梅就來到臨汾城闖蕩。當時的市東風理發店接納了這個對發藝熱情滿滿的學徒工。別看孫紅梅年齡不大,天資悟性卻令店里的老師傅不由得另眼相看:“這小姑娘真不簡單!”一年過后,羽翼漸豐的孫紅梅已不甘心只做打工賺錢的師傅,劍指理發行業的巨大市場空白,臨汾市個體理發店——紅梅理發店正式開張營業了。
借改革開放之東風,又恰逢全國上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大好時機,孫紅梅因勢利導緊握機遇,1986年,臨汾首家培訓學校——紅梅發型廚師學校掛牌成立。一開始,社會上遍是質疑之聲,人們都在觀望這個私人創辦的學校究竟有什么過人之處。先進的技術,超前的理念足可以堵住那些議論之聲和流言蜚語。孫紅梅只身南下廣州深造最前沿最潮流的美容美發技術,并拿到了當地教育部門頒發的高 級美容師職稱。返回臨汾后,她將自己所學和盤托出悉心傳授給學員,人們也漸漸開始認可紅梅學校毋庸置疑的專業水準。
隨著生源的一步步拓展,紅梅意識到單靠廚師和理發兩個專業,已經很難滿足更多學員的需要。拓寬職業技術培訓渠道刻不容緩,她用滾雪球的方法,將原先專業單一的培訓學校打造成涵蓋機動車修理、家電維修、特色小吃、美術裝潢、口齒矯正等16個專業的紅梅職業技術培訓中心,教師數量也由初始的“光桿孫司令”逐步發展壯大到小有規模的57名。
1999年,在孫紅梅眼中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年份。這一年,經省勞動廳批準,紅梅職業培訓中心“臨汾市美容美發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正式成立,她本人亦被省職業技能鑒定協會吸收為理事。同年,孫紅梅又被推選出任臨汾美容美發協會會長一職。
近些年來,社會就業形勢日漸嚴峻,供需市場失衡日益嚴重。孫紅梅發現,現在的社會中,單純有技能是不夠的,學員更需要一個施展拳腳的平臺。如何從長遠出發,實現學校的良性運作機制,有效利用人才資源,使廣大學員能夠學有所能、學有所用,孫紅梅的頭腦中,開始構筑一個以培訓學校 為龍頭,多元實體經濟為補充的集團運作格局。想法很快付諸實施,植根于堯都區賈得鄉的300余畝花卉苗木和“中國南竹北移示范基地”相繼投入運營,共安置400余名女工就業,人均年收入都在4000元左右。特別是獨具匠心的“南竹北移”工程,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林業部門的認可。該工程經過幾年的引進、示范、推廣,先后克服了干旱、低溫的種種難題,用化學試劑和低溫處理、馴化,已在臨汾實現安全過冬,填補了北方冬天缺少綠色的難題和空白。
2008年以后,樂于挑戰未知領域的孫紅梅又將事業重心向一個更大的舞臺——首都北京輻射。農業開發、餐飲業、房地產業都留下了她投資的痕跡,紅梅實業公司的多元化也在進一步拓展延伸,她人生的舞臺更加寬廣……
吃水不忘鑿井人。孫紅梅在做大做強多元企業的同時,將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全市婦女的整體發展上。2000年,她與市婦聯聯手開展了“百村千戶十狀元”養殖競賽活動。積極組織聯系畜牧局、科委的專業人才對農村婦女進行培訓,并為17戶婦女養殖戶提供資金支持6萬元,成為婦女致富路上的助推器。2001年10月,在“萬名婦女學技術、建功立業建強市”新聞發布會上,孫紅梅鄭重承諾:一年內免費培訓萬名婦女掌握致富技術。一年來,活動共培訓婦女10300余名,其中下崗女職工1400名,95%以上的婦女掌握了謀生致富的本領。2004年,她又一人承擔了10名大學生上學期間的一切費用;2007年,孫紅梅又深入浮山,為當地山區貧困女童送去了價值上萬元的學習用品。近年來,孫紅梅共向社會各類公益事業捐款捐物、義務培訓價值高達300多萬元。
2002年,被市婦聯推選為省政協委員后,孫紅梅認真履行職責、參政議政,以各種形式建言獻策。二十多年創業風雨路上,孫紅梅憑著自己敢為天下先的膽識、魄力和積極回報社會的責任感,囊括了太多太多的榮譽:中國女企業家協會授予的“杰出創業女性”稱號;省、市婦聯授予“三八紅旗手”、“巾幗建功標兵”、“優秀女企業家”;團市委授予“青年標兵”、“新長征突擊手”;被市勞動競賽委員會榮記一等功。她創辦的培訓學校被省、市婦聯授予“巾幗文明示范崗”和“三八紅旗集體”稱號,被市委、市政府定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
“牽手婦女,服務社會,讓千千萬萬婦女姐妹都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雙手真正獨立和富裕起來……”這是孫紅梅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她是這么說的,更是這么做的。在其技術資金的全面扶持之下,越來越多的城鄉婦女已經走上了自力更生、自主創業的嶄新道路。孫紅梅,用一句句擲地有聲的承諾和從不落空的踐行,完美詮釋了一位當代女性頑強拼搏和開拓進取的個性與風采。
【責任編輯: 賈亮】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