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春風百花場,來往無虛日。采花釀為糧,倉廩自充實。自古以來,蜜蜂就是勤勞奉獻精神的象征。而身為養蜂人,隨“蜂”而動,因“蜂”而為,亦是辛苦忙碌。
眼下正是蜜蜂春繁的季節,堯都區吳村鎮上太明村的養蜂人賈云虎也開始了一年的忙碌,保溫、喂養、放蜂排泄……絲毫不敢懈怠。“春天是蜜源最豐富的季節,做好春繁工作,是保證全年效益的關鍵。”賈云虎道出了其中利害。
今年55歲的賈云虎早在2017年就被省蜂業協會評選為“先進工作者”,他這個頭銜的技術含量可不低。
不同于傳統的養蜂方法,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研究數控養蜂法,賈云虎從一名養蜂“門外漢”成了遠近聞名的養蜂能手。
“傳統的養蜂方法多是養蜂人依靠經驗去管理蜂群,很難做到恰到好處。而數控養蜂法是用明確的數值來控制養蜂生產,即數控調節巢溫、數控蟲蜂比例等。”賈云虎詳細地向記者解釋,“傳統養蜂法最多可以繁殖11脾蜂,而數控養蜂法能達到16脾,兩者之間規模、蜂量的差別就是經濟效益的差別。”
現在的賈云虎既是一線蜂農,也是研究員,然而他的養蜂之路走得并不順坦。
1994年,賈云虎下崗了,開始了四處打工的生活。
“總得有個立身之本吧。”他時常這樣想著。
2004年,賈云虎萌生了養蜂的想法。他先買了兩箱蜜蜂,由于不懂技術,兩年的時間里都沒取到蜜。為維持生計,他只能一邊打工,一邊業余養蜂。
2013年,不愿放棄的養蜂手藝的賈云虎狠下心來,自費前往北京密云學習數控養蜂法。此后,太原陽曲、河北泊頭……他出去學習的次數越來越多。技術提高了,產量上來了,賈云虎坦言:“現在的成績是無數次的失敗和學習換來的。”
產量提升,質量先行。賈云虎蜂場產出的蜂蜜在波美度、含水量、含糖量等方面都達到了國際標準。他還給自己的產品注冊了商標,開了蜂蜜實體專營店。“只提供原生態成熟蜜,保證顧客吃到的每一口都純正新鮮,”賈云虎用貨真價實的產品贏得了口碑,除在本地銷售,他的蜂蜜產品還銷往了北京、寧夏、廣東、海南等地。
2016年,賈云虎就加入了堯都區蜂業協會。這些年,把蜂農請進來、自己走出去,他把自己學習積累的養蜂經驗推廣出去,盡己所能幫助更多的蜂農。“蜜蜂不辭辛勞的奉獻精神最讓人感動,咱天天跟它們打交道,做人豈能不厚道?”其實,每次有蜂農來蜂場請教時,賈云峰都會打開蜂箱手把手地教,雖然這樣會降低蜜蜂的繁殖率,可他從不將得失放在心上。
“當下人們都在追求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而蜂蜜產品對人體非常有益,無疑,蜜蜂養殖絕對是一個前景行業。”賈云虎思慮周詳,眼光精準。新的一年,他準備擴大養殖規模,修建一座高標準蜂場,從最初想改善生活,到如今做大做精這一產業,賈云虎對這一行業入之深,愛之切。
記者 李衛紅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