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即將過去的2017年,對于我市青年作家楊遆峰來說,是勤奮創作的一年,同時也是滿載碩果的一年。今年他創作的眾多文學作品被全國有影響的重點文學刊物刊發,為我市文學創作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楊遆峰生于1979年,堯都區大陽鎮人,2009年于山西師范大學歷史碩士研究生畢業。他自小喜愛讀書寫作,作文常被老師當范文在班級閱讀。在老師和家長的鼓勵下,他對寫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不斷向文學刊物投稿。無數次石沉大海,無數次認真修改再投稿。
從2000年開始,楊遆峰的作品受到國內較大的文學刊物垂青,直到2009年迎來了他創作的高峰。2009年,他在《學苑新報》上發表散文《童年的歌謠》;2011年在《三晉都市報》刊發了他的中篇小說《麥穗熟了》;2015年是楊遆峰作品的一個轉折期,當年《雨花》雜志第12期頭條刊發了他的中篇小說《心癮》。這篇作品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熱評,市作協與堯都區文聯共同舉辦了楊遆峰文學作品研討會,而因一篇作品召開研討會的情況在臨汾作協史上非常少見。
“在別人看來,創作需要熬夜,需要整理資料,需要反復修改完善,是一件非常艱辛的事情,但是別人可能無法體會到創作帶給作者的喜悅。”楊遆峰說,文學蘊含著真善美,文學也憎惡假丑惡,文學帶給作家的不僅是作品發表時的喜悅,也寄托著作者帶給社會和讀者的滿滿正能量。”2017年是楊遆峰自創作以來收獲最大的一年,共發表作品80000余字。他的中短篇小說《小動物保護協會》在《黃河》發表,短篇小說《父親的呼瑪》被《雨花》第7期刊發,短片小說《死穴》在《都市》第12期發表,娘子關》第5期發表了他的短片小說《心潔》,《太行文學》第6期發表短篇小說《生像》。除了小說,他的散文也備受關注,平陽文藝》第3期和第4期分別發表散文《天時地利人和》和《東城懂你》。
“今年楊遆峰的作品受到省內外文學刊物的關注,創作和發表的作品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高。”市作協主席張行健談到楊遆峰的作品時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希望我市文學隊伍中多出幾個楊遆峰這樣的文學精英,不斷擴大臨汾文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記者張春茂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