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開欄語: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為了深入貫徹好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把中央、省、市脫貧攻堅深度貧困的各項安排部署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在全社會營造人人關心、參與、支持、宣傳脫貧攻堅的濃厚氛圍。臨汾市脫貧攻堅領導組辦公室和本報聯合推出“講好扶貧故事”專欄。
欄目將以消息、通訊、日記、照片等形式,報道我市扶貧一線的感人故事、典型經驗以及工作心得等。稿件要求貼近主題、結合實際、以小見大、內容真實、邏輯清晰、樸實清新,杜絕泛泛而談,做到見人見事見思想,要有實例,有理性思考和觀點,字數1500字以內。敬請奮斗在扶貧一線的黨員干部、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干部、扶貧志愿者、貧困戶及各界人士積極參與。征文來稿者須提供真實姓名、通訊地址、聯系電話、電子郵件等資料,便于聯系。
投稿郵箱:lfrbnczk@163.com或lfswxxbgs@163.com
郵件主題注明:【講好扶貧故事】
本版主持人
一大早吃完飯,老趙就吆喝著鄉里的交通管理員,去看正在修建的道路扶貧工程施工情況,邊上車邊說:“這幾天真熱,咱們早點去多跑幾條路,早點回來。可是這一天下來,老趙回來的時候又是晚上七八點,衣服、鞋上全是土。”
老趙,名叫趙振發,當過兵,復員后在鄉寧縣棗嶺鄉政府工作。他今年60歲了,已經辦理了退休手續,本可以輕輕松松享受退休生活了。可是,在今年的扶貧工程中,棗嶺鄉有30條道路建設工程和46余萬平方米的街巷硬化工程,涉及19個行政村84個自然村,工程建設任務大、時間緊。趙振發分管道路交通工作多年,對鄉里道路建設情況十分熟悉,這活兒非得他“老將出馬”。在鄉里的挽留下,作為共產黨員的老趙,義不容辭地接過了這支“槍”,扛起了這份重擔。
實施的道路扶貧工程,棗嶺鄉從根本上改善了全鄉的道路交通條件,給全鄉群眾辦了一件大好事。可是,這修路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老趙當過兵,在部隊鍛煉過幾十年,工作磨礪讓他面對困難從不退縮,憑著一股不服輸的韌勁和拼勁,風里來雨里去,頂著烈日實地測量、設計規劃、招投標、簽合同等,辦理各種手續,村里、鄉里、縣里甚至市里跑了幾十趟。手續辦好后開始施工了,趙振發又拉著交通管理員馬不停蹄到各個施工點現場查看、監督施工。
為了確保工程質量和進度,在最熱的“三伏天”里,60歲的趙振發在全鄉各村之間來回跑,一天下來要跑100余公 里,到每一處工地都要彎下腰親自測量。工程進度慢了,沒有按照標準施工了、原材料供應不上了,他馬上和工隊、原料供應商談話;施工過程中和村民產生糾紛了,趙振發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給群眾耐心解釋,不知挨了多少罵。
棗嶺鄉的“扶貧路”順利進行,工程已經接近尾聲。這幾個月來,老趙急過、愁過、氣過、委屈過,但他更高興過。他總是說,我是共產黨員,這脫貧攻堅是黨和政府給老百姓辦的大好事,作為黨員,我們就要把這好事辦得更好。只要老百姓能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苦點、累點甚至挨幾句罵、掉幾斤肉都不算啥。如今,退休的老趙還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曾經脫掉軍裝他不再是個軍人,但是舉過拳頭宣過誓,他就一輩子是共產黨員。趙振發,他正在用自己的實干和堅守筑就一條脫貧攻堅的“扶貧路”。
(劉磊)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