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7月3日,夏日炎炎,艷陽高照。在安澤縣記者看到一個忙碌的身影,她背著一個雙肩包,一會兒到貧困戶家中聊聊村民生產生活情況,一會兒和村委會主任到田間地頭,了解產業發展情況,一會兒做做筆記。她就是市供銷合作社聯合社駐安澤縣和川鎮法井村“第一書記”袁美麗。
袁美麗和村委會主任付海榮正在規劃著法井村的蔬菜基地。
夏日的山里早晚氣候涼爽,空氣清新爽朗。素有“小江南”的贊譽,這里的人們勤勞憨厚,民風樸實。在袁美麗和村“兩委”班子的多方考察、共同協商下,該村發展“滿山紅”品種辣椒產業,目前,全村試種“滿山紅”20余畝,以4元錢的保守價格與洪洞育苗基地經銷商簽訂了收購合同,村民們信心滿滿,積極性很高,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稱贊。
種植辣椒的貧困戶李愛堂告訴記者,以前從來沒有種植過這些經濟作物,看到長勢如此好,他高興地說:“袁書記真心為百姓著想,給咱村修排洪渠,下雨天再也不怕水淹了。為咱引進辣椒產業,還協調簽訂了合同,銷路不用愁,比種玉米收入翻番,我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
貧困戶張巧花,在袁美麗的多方協調下,去年給她家爭取了危房改造資金,她激動地說,袁書記看到我們土窯洞,年久失修,也不安全,給俺家爭取資金才住上新房,俺還種了辣椒和大蔥,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感謝袁書記!”
法井村地處安澤縣和川鎮北5公里處,全村轄3個自然村,其中有法井村、寺溝村和南崖底村,119戶、338口人。耕地面積1724.9畝,以玉米和小雜糧為主導產業。建檔立卡貧困戶為64戶、167人。通過產業調整等措施,脫貧54戶、144人。
貧困戶劉世有義務清掃排洪渠,他感慨地說:“這排洪渠的建設,修到了咱農民的心坎上,這下好了,以后再也不怕下雨天兒了,解決了村民出入、洪水淹家的狀況。”
袁美麗駐村以來,發揮職能部門優勢,針對實際進行多向幫扶。充分發揮網絡優勢,走電商扶貧的路子,為村民銷售農副產品。提供測土施肥和優質化肥送貨上門服務,拓寬當地農副產品銷售渠道,幫助農民實現增產增收。駐村兩年來,在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的大力支持下,抓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辣椒、大蔥等產業,建設50畝蔬菜種植基地,種植的產品將與安澤縣“九州超市”簽訂蔬菜收購協議;多方籌措資金,為法井村修建了兩處排洪渠,解決了村民生產生活隱患;積極向縣水利局申請500米水管,向縣財政局申請4萬元資金建水窯,解決了南崖底村民飲水問題;積極采用“結對子”幫扶工作機制;籌措資金5萬元,修繕法井村的道路,解決了老百姓出行難的問題。開展捐款獻愛心活動,共籌集慰問金5500余元,解決貧困戶的實際問題;向市民政部門每年申請扶貧救災款3000元,解決特困戶年節生活問題;協調建設100千瓦光伏發電站并網發電,年收入可為村集體收入增加10萬元左右;協調村民配合省水利廳平田整地800余畝,方便田間耕種,增加村民收入;申報土地開發項目,開發荒地、荒溝200余畝,為村集體增加土地面積,創造收益;配合縣推廣調產,種植油用牡丹200余畝,可為集體增加年收入40余萬元等項目和資金……
在袁美麗的多方協調下,原來狹窄的山路三輪車進不了地,現如今修繕好的4米寬的田間路,三輪車進出方便,解決了村民的生產難題。
村黨支部書記趙軍紅說:“這位年輕的女書記,自從來到咱村,緊抓黨建工作,入戶了解村民生產生活和村里的實際情況,為村里爭取項目,協調資金,忙前跑后,解決實際困難,不怕苦、不怕累。兩年來,她駐扎在村,回城有數,真是不容易。如今,還要再干兩年,有她在,咱村的明天更美麗!”記者 鄭曉軍 劉靜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