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我熱愛鄉村文化,我愿為鄉親們服務!”自2011年7月崔寶喜擔任洪洞縣淹底鄉綜合文化站站長后,便與基層文化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
淹底鄉文化歷史悠久,是個文化大鄉,為了挖掘民間文化,繁榮鄉村文化,崔寶喜精心搜集,將伏羲畫卦在淹底、民歌、民謠、民居等系統規范整理成冊,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傳承。
在許多人眼里,基層文化工作沒有多少事可干,但在崔寶喜眼里卻有干不完的活兒。他說:“農村不是不需要文化,而是必須有適合農民自己口味的文化產品。”幾年來,崔寶喜組織群眾開展文化活動,編寫快板、秧歌、小品劇本,供村民參考。每年春節,他都會組織鄉里的書法能手為鄉親們免費書寫春聯。
在基層搞文化工作很辛苦,但崔寶喜卻樂此不疲。“對于老崔來說,家里的事再大也是小、單位的事再小也是大。”采訪中,崔寶喜的妻子王瑪玲說。崔寶喜文字功底扎實、理論水平過關、工作經驗豐富,很多企業想高薪聘請他,可他還是在豐厚收入和勤勉敬業之間選擇了后者。
崔寶喜十分熱愛文化工作,幾年來,鄉里的文化基礎設施和文化活動都開展得有聲有色,鄉里建起了高標準的綜合文化站,淹底村、里開村、后泉村、柏莊村、孫張村建成了“五有”標準文化大院,鄉村兩級形成了完善的文化網絡。如今,“農家書屋”村民們看書的人也越來越多,廣場上天天有成群結隊的村民在學習跳廣場舞。
為了更好地宣傳黨的惠農政策措施,崔寶喜經常深入全鄉37個農村,指導文化廣場、文化舞臺、農家書屋的建設,發放宣傳黨的十八大會議及各項政策材料,使淹底鄉各村“農家書屋”走上了規范化管理軌道。
“崔寶喜很有才,能與百姓心連心,是一位真心實意為山鄉文化發展的播種人。”鄉親們這樣說。農村文化人少,機關里的同事或鄉親們,需要寫文章都會找他,他都會熱心幫忙,從不推辭。
“為村民書寫對聯也是文化工作的一部分,只要大家需要,我將一直為大家寫下去,這也算我對父老鄉親的一點貢獻吧。”采訪結束時,崔寶喜樸實的話讓記者很感動。在鄉親們的眼里,崔寶喜能書、會畫,是個滿肚子學問的“知識分子”,崔寶喜也越來越感到自己從事的文化工作很有意義和價值。
記者 范韶華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