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就琢磨著,如果剪紙和咱們本地的套色印染相結合,能出啥效果。”臨汾市剪紙藝術家協會會長郭素勤說。日前,記者在解放東路附近的一個小區里,見到了郭素勤用本地傳統套色印刷工藝在布上印出自己的剪紙作品,頗有創意。
據郭素勤介紹,這些套色印版是自己一年前從大陽鎮的一個剪紙愛好者那里得來的。“當時,在無意中聽大陽鎮的剪紙愛好者劉師傅說,他以前做過套色印花,可現在的印版都扔在老屋數十年了,估計都壞掉了。”郭素勤說。
隨后郭素勤就專程來到大陽鎮的劉師傅家,在一個破舊的老屋里,劉師傅和郭素勤費了好一會功夫才在一個破箱子里翻出來。這些套色印版都是人們用來印包袱皮的。以前人們都是自己在家里織布,然后用染料把織出來的老粗布印上各種圖案的花紋,一套復雜的圖案下來,就有10多塊印版。
回來以后,郭素勤就尋思著將這個傳統的套色印刷和剪紙藝術相結合,并將剪紙創作印在老粗布上,也許會是另一番效果?!氨驹碌?7日,襄汾的陶寺帝堯文化旅游節就要開幕了,可以借著這次機會展示一下這兩個傳統藝術的結合。”郭素勤說,還可以將這些印在布上的剪紙作品制成沙發上的靠墊、汽車座椅上的靠墊或者飯店的桌布等有實用意義的物品,這樣既可以把本地傳統的套色印刷手藝傳下來,還可以實現將傳統藝術帶到人們日常的生活中。(記者 郝海軍 實習生 趙揚帆)
【責任編輯: 高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