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走進古縣古陽鎮安吉村,開車行走不遠處就能看到一座現代化的養豬場,這里地勢平坦,環境幽靜,水電齊全,交通方便,一座占地20余畝的養豬場,在這里安營扎寨,這就是當地頗具名氣的古縣興勝養豬專業合作社。
“每個進入養殖場的人都必須先消毒,防止外來病菌侵入,影響生豬健康。” 興勝養豬專業合作社消毒室內,合作社管理人孟虎慶一臉認真地對記者說道。
消毒完畢,記者隨孟虎慶來到了豬舍。只見一頭頭肥碩的豬吃飽喝足,正懶散地在圈內打盹。孟虎慶高興地說:“現在養殖場的400余頭豬崽再過一個月就能出欄,訂單已經簽了,就等著把豬崽們喂肥養壯。”
“母豬要睡在專用產房,豬崽成活率才會更高,圈舍要科學規劃和建設,豬崽需要精心管理才會健康……”談起養豬的經驗,孟虎慶滔滔不絕。
“以前養豬因為缺乏技術,雖然辛苦,但還養不好!”孟虎慶說,吃一塹長一智,合作社專門到大型養豬場學習先進經驗,驚訝地發現,按照傳統養殖方法,一個人最多管護100余頭,而現代化養殖方法一個人就能管好300余頭豬,且生長速度大大提升。學習歸來后,合作社打算建設新型豬場,但資金成了發展的瓶頸。這時,古縣農商銀行古陽支行及時為其發放30萬元的貸款。合作社利用這筆貸款改造了豬舍,將學習到的現代養殖技術運用起來,豬崽的存活率大大提高,并聘請了專門的技術人員入駐養殖場。“這筆貸款真的幫了我們合作社很大的忙,讓我們能夠及時把豬舍進行改造。”孟虎慶說。
如今,合作社的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從最初的存欄幾百頭發展到現在的3000余頭,成為了全縣最大的養豬場,幫助周邊村10多人在合作社內就業。
閆冬剛是合作社的技術員,負責生豬的防疫和治療,每月有6000余元的收入。“別看我工資高,技術員可不是誰都能夠做的。要是管理不好,那就是大問題。”閆冬剛嚴肅地說。
合作社以低于市場的價格將豬崽賣給農戶,并提供技術指導。在合作社的帶動下,周邊村民養殖生豬的積極性高漲。作為當地最大的養豬場,合作社消耗的玉米也不少,每次購買玉米都是優先選擇周邊農戶,并發展了一位玉米種植大戶。
村民杜春回是帶動起來的玉米種植大戶。他說:“以前不覺得種玉米能掙錢,自從和興勝養豬專業合作社合作以后,我在別的村子承包了幾百畝地種玉米,成熟后就直接賣給合作社,我的收入比以前提高了好幾倍。”
“養殖是一門技術活,我們合作社就應該發揮好示范帶頭作用,給周邊村民提供科學的養殖技術,幫助大家發家致富。”孟虎慶說,現在合作社的技術越來越成熟,規模越來越大,將在帶領大家致富上發揮更大作用。
記者 劉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