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火紅六月,升溫的不僅是天氣,還有煙酒經銷商樊麗的心情。在霍州市城區的一家煙酒店內,樊麗正在忙碌著,敞亮的環境和不斷增加的訂單,讓她更加有信心,也預示著生意的回暖。
疫情過后,小微企業受沖擊大,為激發小微企業活力,霍州聯社多方推廣、積極建設信用市場,讓金融之力成為地方經濟發展迸發的動力。
復工路上有農信
小微企業由于抗風險能力較弱,面臨著重重困難。霍州聯社秉承穩“小微”,就是穩就業的理念,對于受疫情影響暫遇困難的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而是給予有力的支持。“我們原定年初分店開張,結果一直到4月份才裝修好,有了營業部的10萬貸款做流動資金,這才算正式復工。”像樊麗這種情況的在霍州市還有很多。
原本依賴煤電經濟的史根成,隨著轉型升級的大潮而選擇“轉行”。“做了十幾年的機電配件銷售,我貸款50萬元在2015年開了家賓館,又貸款30萬元開了一家電動汽車品牌店,近期又上新產品,所以10萬元貸款對我來說是雪中送炭。”身邊同樣做機電的同行大都轉行了,史根成在新的行業里卻越做越好。
做了8年工程設備出租的買賣,對于劉躍華來說今年的生意異常火爆,加上霍州聯社營業部的200萬元貸款的助力,更是如虎添翼。“今年建筑工程多,施工設備需求量大,我用貸的200萬元將設備升級改造,現在每天訂單供不應求。”
信用市場添動力
復工如火如荼地進行,一部分小微零售企業卻遇到尷尬的境地,開門容易顧客難見。“做了這么多年瓷磚生意,輝煌的時候,霍州人只要裝修就來我們這條街。但近年來生意難做,去年店面升級貸了15萬元,但堅持做下去不僅得有魄力,還得有后續資金。”從事裝修行業的李偉對城區信用社的客戶經理拜志軍說。
如何更好地服務小微企業,激活本土經濟活力,霍州聯社緊緊圍繞“五位一體”信用服務體系發展規劃,首先從建設“信用市場”為切入點。“以陽光首府樓盤售賣為契機,將陽光首府作為信用市場創建的突破口,主動與樓盤市場運營部對接,扎實做好名單制管理,通過實地走訪摸排樓盤全部商戶、住戶,逐戶搜集信息,全面掌握客戶信用情況、生產經營狀況、償債能力等情況,同時簽訂客戶信息調查表,建立信用檔案。”營業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該網點對“陽光”信用市場91%的住戶做了評級授信,授信金額193萬元;同時對周邊32戶優質商戶進行評級授信,授信金額達317.39萬元。
“就像整村授信的便利,信用市場也是信用系統中針對商戶的一種金融服務模式。”城區信用社客戶經理拜志軍表示,信用市場推廣期間,他所在的網點通過“精準化”部署、“網格化”摸排、“保姆式”服務,三維聚力,摸清了轄區商戶經營情況和資金需求。除建立信用市場,也為下一步構建信用街道打好基礎。
送貸上門激活力
截至6月末,霍州聯社已建立佳美商場、陽光首府商業街、宏家建材裝飾城和香江廣場4個信用市場,授信113戶,額度共計922.45萬元。
霍州聯社以信貸系統為平臺,信息入檔、授信成功使信用工程常態化、長效化,對每一位確定的新用戶實行流程審批、簡化手續,在“了解我的客戶”前提下,做到“一次核定、隨用隨貸、余額控制、周轉使用”。“小微的發展涉及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授信成功的同時,積極開展金融、征信知識宣傳教育活動,通過延伸金融服務觸角、拓寬金融服務范圍,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效率,真正做到‘保姆式’服務。”霍州聯社營業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授信只是合作的起點,希望商戶誠信經營,發展才能有保障。
據悉,霍州聯社將陸續開展信用街道、信用社區等信用系統的建設,護航小微企業騰飛。
記者 潘華玲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