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標準打造的大槐樹文化中心內,文化館、圖書館、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多功能設施一應俱全,文化設施水平躍上新臺階;200余只文化表演隊伍和100余只威風鑼鼓隊及百余只民間表演隊伍,常年活躍在全縣農村、企業、學校,大大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以群眾為主角,以縣文化館編排節目為補充,逐步形成群眾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文化發展模式,打造特色群眾文化品牌……如今,洪洞縣的老百姓已實實在在享受到文化發展帶來的紅利。
2013年,我市緊緊圍繞文化強市建設總體目標,扎實有效地開展文化惠民工程,積極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持續推動文化下鄉活動,讓文化根植基層,打造群眾藝術文化精品,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群眾文化活動。文化惠民工作多點開花,亮點紛呈,極大提升了我市群眾的文化生活水平。
文化設施不斷完善,文化下鄉持續發力
市圖書館正在緊張施工,蒲劇院排練大樓即將動工,151個鄉鎮全部建成標準化綜合文化站,2968個行政村提前完成農村文化活動室和農家書屋全覆蓋,2013年我市文化設施建設工作全面推進。針對基層各類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著力在“管”和“用”上下工夫,完善基層文化設施的配備,著力抓好軟件建設,加強對各類文化設施的管理,制定鄉鎮綜合文化站管理制度、農村文化活動室管理和使用制度以及年度考核制度,并抓好落實,提高使用效益,充分發揮公共文化設施網絡服務功效。
全市公共文化場所加大免費開放力度,實現無障礙、零門檻進入,實現免費辦證、借閱、講座、展覽、電子閱覽、參考咨詢等規定的所有免費項目,所有公共空間設施場地全部免費開放。
依托現有文化設施,扎實開展文化下鄉活動。我市啟動群眾文化基層行活動,活動首先走進敬老院,隨后逐步走進社區、農村、學校、廠礦、工地免費演出,成為我市一張文化活動的名片。2013年,市政府投資100萬元開展送戲下鄉活動,市直文藝院團全年送戲下鄉574場。落實國家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工程,按照“企業經營、市場運作、政府購買、群眾受惠”原則,完成了每個行政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的任務,送電影下鄉35616場。在此基礎上,各縣(市、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放映大量科技致富、廉政教育、防震減災等教育影片,使公益電影放映工程真正成為宣傳先進思想和科技興農的前沿陣地。此外,市、縣兩級文化館、圖書館在實現免費開放的同時結合實際開展了“科技圖書下鄉”、“資源共享劇目進農村”等形式多樣的文化惠民活動。
培養基層文化人才,打造群眾文化品牌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市在堅持送文化下鄉不斷線,為基層群眾送去豐富多彩的文化大餐的同時,轉變思路,變“送”文化為“種”文化,把農村文化這篇文章做深做活,真正讓文化在農村“生根發芽”。
一方面,開展基層文化人才培訓工作。以鄉鎮為單位,采用多種培訓形式開設輔導班,組織專業人員及相關專家技師對鄉鎮綜合文化站工作人員,村級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管理人員和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積極分子進行培訓,為基層文化工作全面開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和組織基礎。
一方面,結合基層實際,發動和引導群眾自編自演、自娛自樂,激發農村自身的文化活力。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中,洪洞縣創造性地實施了“魅力百村歡樂行”活動,如今已成為該縣的一張群眾文化品牌。
“魅力百村歡樂行”活動,內容以本村群眾自編自演鄉土氣息十足的歌曲、舞蹈、小品、戲曲、洪洞干板、三句半等節目為主,由群眾演、群眾看,群眾擔任文化活動的主角,演身邊的人、話身邊的事,褒揚鄰里好人好事;或宣傳黨的好政策,贊美農村新變化;或勸解人們走正道,移風易俗樹新風,逐步形成群眾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文化發展模式。同時,以縣文化館編排節目為補充,起示范、引導和提高作用。活動開展半年多以來,“魅力百村歡樂行”流動舞臺車輾轉600余公里,活動組成員下鄉指導、排練、演出等往返行程3600余公里,登臺表演的群眾達1500余人,觀眾達3萬多人。通過這一活動,涌現出熱心文化、支持文化、帶頭干文化的農村主干30余名,農村文化創作骨干20余名,群眾文化積極分子1500余人。創作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節目30余個,表彰各類農村先進人物百余名。洪洞縣變“送”文化為“種”文化的有效嘗試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迎和贊揚,非常具有借鑒意義。
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為保障群眾的文化權益,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2013年,我市組織了多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深受廣大群眾喜愛。
春節、元宵節期間,市里開展的“靚麗臨汾”系列文化活動是我市節日文化活動的重頭戲。春節前夕,農歷臘月廿三,一臺以臨汾地方民間風味為主,兼容其他藝術形式為一體的高水平綜合性春節文藝晚會首先與廣大市民見面。節日期間,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二每天下午,市梨園堂為廣大市民免費放映10部精彩影片。正月初六至正月十四每天晚上,市眉戶劇團、市蒲劇團和小梅花蒲劇團接連為全市戲迷奉獻精彩的戲曲演出,市民憑身份證到影劇院領票可以免費觀看。從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晚,大型藝術燈展在平陽廣場、鼓樓廣場、九州廣場同時展出。元宵節的民間社火表演和大型焰火晚會為兩節文化系列活動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為期一個月的廣場消夏活動在炎炎夏日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一個消暑納涼的好去處。在25場演出中,專業演員與普通群眾同臺競技,既滿足了群眾的文化欣賞需求,又充分調動群眾的文化參與熱情,成為市民心中接地氣的文化活動。
此外,各縣(市、區)依據實際,舉辦了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動。如洪洞縣舉辦的大槐樹文化節,把尋根祭祖文化融入其中,成為文化節的一大特色。古縣舉辦的“五一節”文藝演出活動,將傳統節目與現代表演融會貫通,得到廣大群眾的積極響應。這些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都極大地豐富和提升了我市群眾的文化生活水平。
(記者 李衛紅)
責任編輯:邱睿
上一篇: 山西師大:新校區規劃設計公開招標報名結束
下一篇: 五大亮點打造全市體育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