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踏上教壇的那一刻起,安澤縣馬壁小學的原海萍就一心撲在教育工作上,在青春的芳草地上編織著一個美麗的夢:立志為農村的教育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火紅青春,為家鄉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出生于1965年的原海萍,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深知農村因知識貧乏給人民生活帶來的辛酸與窮困。20多年來,她以校為家,恪盡職守,先后榮獲安澤縣“學科帶頭人”、安澤縣“優秀班主任”、山西省安泰獎勵教師基金“第五屆優秀教師獎”……在她看來,這一連串的榮譽既是對她以往工作的嘉獎,也是對她今后工作的鞭策。
在這個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汗水鋪就了她的教育之路。
課改是與時俱進的需求。為了進一步推進課改,原海萍認真學習新課標,精心設計每一節課,力求使教學方法做到新穎。為實施高效課堂,她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合作研討,適時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適應課改理念,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證明,這一教學方法是成功的。在小學教學工作的20多年中,她所代數學成績始終名列前茅。本著“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的信念,她辛勤耕耘在教育的沃土上,所教班級多次被評為校、學區先進班集體。特別是近幾年的小考,在鄉或縣的各項綜合考核中成績優秀,起到了表率作用。
原海萍不僅在教學工作中出類拔萃,作為多年的班主任,她注重用愛心和耐心感染學生,主動熱情地幫助學生,促使學生形成團結、勤奮的優秀品質。教書與育人并舉,嚴格要求學生,幫助學生養成精益求精、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良好學習習慣。
今年,她接任的是一個由剛從各個自然村莊走出來的學生所組成的班級,學生們大多無集體意識、無班級觀念、無良好行為習慣。面對這樣的狀況,她用愛心感染學生,每天課前,她都要巡視教室查看學生到校情況;天冷時,照料學生們穿上合適的衣服;集體活動前,安排好同學們準備好必要用品……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平常,但正是一個班主任愛心的具體體現。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原海萍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
在她的班上有這樣一名學生,其父母均已年老,家庭條件艱苦不說,還身患殘疾,常 被同學欺負。生活在這種境況的他總是沉默寡言。對于這名學生,她總是給予更多的關心,及時了解他在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同時,多次找欺負他的學生談話,積極表揚幫助他的學生。漸漸的,欺負他的少了,幫助他的多了,他感到了家一般的溫暖。在給原海萍的評價表中,這名學生寫道:“老師,您就像我的媽媽,我會用努力學習報答您的!”20多年來,原海萍用汗水澆出了一園桃李芬芳。她常說,她的肩上有一副擔子,一頭擔著責任,一頭擔著愛心。要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除了具有廣博扎實的專業知識,還必須具備高尚的師德。她一貫注重加強自身修養,以“工作業務上的高標準,生活享受上的低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立足本職,勤奮鉆研,努力提高文化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的技能。
幾番磨琢方成器,辛勤耕耘自有功。
原海萍相信,鍥而不舍的進取精神會使她更進一步。在這條汗水鋪就的教育之路上,她默默地耕耘著、無私地奉獻著、孜孜地追求著,用汗水譜寫出燦爛的篇章。
本報記者 卞志強 實習生 劉靜
責任編輯:秦芳媛
上一篇: 我省2014年1月1日起開通4G業務
下一篇: 市老齡人才資源開發協會工作亮點頻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