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一針一線勾勒出人物花鳥,經緯之間繡出錦繡山河。12月18日,由市圖書館主辦、堯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協辦的“一花怒放”平水繡專題展在市圖書館開展,50余幅作品驚艷亮相,吸引廣大市民駐足觀看。
平水繡是一種民間藝術,歷經千年的繁榮與發展至今猶存,刺繡內容以記錄反映民間美好生活為主。展出現場,多位繡娘現場授課、耐心指導,將平水繡的悠久歷史與文化娓娓道來。
記者在現場看到,多幅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繡品前聚滿了市民。“真沒想到,這些作品竟能完美地將紅色文化和傳統文化相結合。”市民李孟然對這些作品豎起了大拇指,“繡得栩栩如生,傳達的寓意又好,這份傳統文化一定要讓更多的人了解。”
繡桌旁,平水繡第11代傳承人魯桂君正手把手教小朋友現場體驗。“好玩,但手不聽使喚,得多學習、多體驗才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體驗結束后,11歲的曹書寧意猶未盡,并和魯桂君約定,下周還要來參觀、學習、體驗。讓更多孩子了解并愛上傳統文化也是本次展覽的主要目的之一。
魯桂君表示,在今后的傳承工作中將創作一些與本土文化相關的作品,讓這門悠久的文化技藝在平陽大地結出更加燦爛的碩果。
“為將傳統文化更好地傳承、發揚下去,我們也開展了培訓教學,截至目前已先后培訓繡娘千余名,下一步,還會加大巡展力度,拓寬巡展渠道,讓更多人了解非遺、喜歡非遺,感知非遺魅力。”堯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主任李妍萍表示,本次展覽是讓更多人認識技藝之美、匠心之美,感知傳統之美、生活之美,同時也為刺繡愛好者提供一個鑒賞和交流溝通平臺。
據悉,為更好地繼承與傳播傳統文化,市圖書館多次開展非遺活動展覽,此次展出的作品主要內容涵蓋溫暖記憶、自然之韻、新時代三大主題。展出時間截至2022年1月10日。
記者 趙俊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