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西安看兵馬俑、敦煌賞壁畫、青海湖“觸摸”天際……在他人看來,34歲的辣媽常娟“不務正業”,一有時間就帶著7歲的女兒“瘋跑”。在常娟看來,“在路上”是對女兒最好的教育,也是父母對自己的鞭策與鼓勵。在她的成長歷程中,父母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要當精神上的富翁”。
常娟的父母都是中專生,當年也算“高材生”。盡管家里條件有限,但父母從未忽視對她的教育。她清楚地記得:父母常常接濟村里的親戚,手頭并不寬裕,貼身穿的衣物總是補丁蓋補丁,但父母深知知識就是力量,于是,他們拿出從牙縫里擠出來的錢,定期為我添置一些優秀讀物,或是竭盡所能帶我出外游玩。”
在常娟的成長歷程中,最常見的一幅畫面便是一家三口捧著心愛的書籍,如饑似渴地吸收著知識的養分,家中處處彌漫著濃郁的書香。此外,父母堅持認為,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他們每個月都會抽時間,帶著她去臨汾的旅游景點走走轉轉。若逢暑假,定要帶她去北京、上海、武漢等大城市增長見識、開拓眼界。
“往前數20年,人們普遍還沒有旅游的概念,父母卻帶著我去過許多地方。每當同學們看到我出外旅游的照片,或是聽我講起旅途中的見聞,都會對我投來羨慕的目光,我因此成為同學眼中的‘百事通’。”常娟興致勃勃地說,閱讀和旅游使我的身心得到歷練,我不僅學到了許多知識,性格也發生了變化,從膽小懦弱變得膽大果敢, 從不敢與人說話變得樂于與人交流。我漸漸自信起來,各科成績也十分穩定,一路順暢地考進理想的高中、大學和工作單位。”
“父母常說,不求大富大貴,只求精神富足。隨著工資收入提高,身邊的親戚朋友大多買了新樓房。我家依然住著單位分配的家屬樓,父母結婚時的家具至今還在‘服役’。但是,他們不舍得給自己投資,依然保持著閱讀和旅游的習慣,把走遍祖國作為理想。他們已經58歲了,看起來總像年輕人一般精神勃發,這就是知識的力量和精神富足的體現。”常娟感慨道,父母不多言、不多語,總是用實際行動教育我,父母對我的教育非常有前瞻性,改變了我的一生。”
常娟為人父母之后,更深刻體會到父母對她的良苦用心。她深有感觸地說:好家風就是傳家寶,是我們家最寶貴的財產。希望我的孩子向姥姥姥爺看齊,成為精神上的富翁。”
記者 李靜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