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近年來,我市中醫藥戰線的同志們緊緊圍繞深化醫改大局,全心全意服務人民健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創新工作。在推動中醫藥強市建設中,涌現出一批醫德高尚、醫術精湛、行業認可、群眾信賴的中醫臨床專家。2016-2017年度,我市共有4名專家榮獲“山西省名老中醫”稱號、8名專家榮獲“山西省名中醫”稱號。
在臨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下,全市中醫藥系統廣大職工認真貫徹國家和省中醫藥工作方針政策,落實市政府出臺的《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意見》《臨汾市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6——2020年)》《臨汾市貫徹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實施方案》,我市中醫藥事業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是各縣中醫藥事業得到全面發展:曲沃縣、翼城縣、安澤縣、蒲縣4個縣成功創建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洪洞縣、隰縣、吉縣、永和縣4個縣成功創建為“全省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二是各級綜合醫院中醫藥服務能力得到提升:臨汾市人民醫院、臨汾市第四人民醫院(中心醫院)被評為“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安澤縣人民醫院、蒲縣人民醫院被評為“全省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三是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服務能力得到全面加強:全市18家中醫醫療機構與省級三級甲等中醫醫療機構建立了醫聯體;洪洞縣中醫醫院、曲沃縣中醫醫院、翼城縣中醫醫院、安澤縣中醫醫院、永和縣中醫醫院為二級甲等醫院;11所縣級中醫院建設了“名醫堂”;6所縣級中醫院設立了“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有78家基層醫療機構分別被評為“山西省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山西省中醫藥特色鄉鎮衛生院”;全市共設立了65家“基層中醫館”。四是進一步強化了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全市共評選了20名“臨汾市名老中醫”、20名“臨汾市名中醫”、20名“臨汾市優秀中醫人才”、10名“臨汾市中醫一技之長人才”;縣級中醫醫院招聘專業技術人員419人,全市共認定了中醫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1118人。五是中醫藥適宜技術得到全面推廣:全市參加各類中醫藥知識培訓12546人次。上述成績的取得,是市、縣兩級黨委、政府關注和重視中醫藥工作的成果,是全市中醫藥戰線廣大工作人員辛勤努力的結果。
當前,中醫藥振興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祝愿廣大中醫藥工作者能夠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中醫藥的獨特優勢。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衛生健康服務,為加快建設美麗臨汾做出更大貢獻!
山西省名老中醫
王學詩
王學詩,男,1946年生,中醫副主任醫師。1966年7月畢業于山西省中醫學校。1984年3月創建永和縣中醫醫院,擔任院長。2013年退休后,被聘為永和縣中醫醫院名譽院長。永和縣中醫學會理事長,臨汾市中醫學會理事。
曾先后60余次獲得省、市、縣表彰獎勵,2007年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2008年1月獲“白求恩獎章”,成為我國中醫界獲此殊榮第一人。在長期艱苦的條件下,運用中醫藥簡、便、驗、廉的特色療法,服務于廣大山區患者。采用芳香淡清利法,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自創“急肝靈”方,臨床治療,每獲良效。《芳香淡清利法治療小兒急性黃疸型肝炎203例》一文,發表于《中華醫學進展與臨床》。《拓寬中草藥臨床功用的思路》一文被《中醫藥研究》雜志采用。編撰出版《王學詩臨床經驗集》。
山西省名老中醫
高允旺
高允旺,男,78歲,大學畢業,主任醫師,從事中醫工作50余年,擅以中醫治療腦梗塞、腦出血、腦瘤,長于“溫熱扶陽法”治療腦病,發明“足針繆針”治療疼痛及偏癱。擔任全國腦病學術委員會委員,2016年山西省衛計委授予首批“山西省名老中醫”稱號,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90年評為“全國有突出貢獻的醫學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還被評為世界科教文衛組織專家成員。2003年創辦有100余床位的腦病醫院。山西省老齡人才委員會授予“老有所為、先進個人”稱號。
50年的中醫工作中,根據多年臨床實踐,以“內經思想”“腦病探源的理論”提出“溫熱扶陽法”治療腦病的學術思想。這一理論載入了《血管神經病學》大學教材,減少了致殘率,提高了治愈率。在國際、國內召開的“扶陽論壇”大會上多次演講,參加《扶陽論壇》編輯工作,此演講內容全部載入《扶陽論壇》1-5冊。
1985年以研究治療肝炎、肝硬化為主。經科學配方,研究成功“復肝能”膠囊,批準為衛準字號新藥,并獲得山西省科技二等獎、山西省優質產品獎,還相繼研究成功“十味定眩”膠囊、“丹芪通絡”膠囊,均獲得省科技二等獎,并批準生產。
山西省名老中醫
秦寧泰
秦寧泰,男,1942年生,大專學歷,中醫針灸主任醫師。曾任襄汾縣中醫學會秘書長、臨汾地區中醫學會理事、山西省針灸學會理事。
1962年拜針灸泰斗謝錫亮為師,學習中醫針灸、盡得真傳。系統掌握了中醫理論、針術要領和針灸治病精要。
主要致力于小兒癱瘓病的治療和研究,取得豐碩成果。他用針灸和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共治療來自全國各地小兒癱瘓癥患者上萬例,有效率達98%,治愈率達20%以上,達到全國先進水平。曾多次出席省級以上學術經驗交流會。1984年在北京參加中外800余位專家學者出席的世界針灸大會,論文《針灸治療小兒麻痹4967例體會》在大會宣讀,并翻譯成英、法、日文。曾在省級和國家級雜志發表論文20余篇,多篇獲優秀論文獎。
他還對面癱、胃腸疾病、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小兒頑固性腹瀉、中風后遺癥及小兒多動癥的治療有獨到之處。在深刺風府、啞門治療癲癇、腦癱及狂躁病等方面,也積累了豐富經驗。
山西省名老中醫
謝錫亮
謝錫亮,男,1925年生,侯馬市人,從醫近70年,山西首批名老中醫,針灸泰斗。著述豐碩,成果卓著,德高術精。1950年師從承淡安,受到承師的親灸教誨,盡得真傳。1953年中國針灸學研究社實習研究班畢業。
曾在襄汾縣人民醫院工作30余年,于1987年創建襄汾縣中醫醫院。歷任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中醫醫院院長、山西省中醫學院客座教授,中華自然療法世界總會顧問,中國澄江針灸學派侯馬醫學研究所所長。
著有《藥性賦注解》《灸法與保健》《灸法》《健庭實用保健灸法》《針灸基本功》《謝錫亮灸法》《健康長壽與灸法》《謝錫亮灸法醫案》《謝錫亮劃經點穴》等書籍,制作光盤10余部。發表論文100余篇。還設計了“子午流注推算盤”,拍攝了《中國傳統灸法》科教片。
歷年來醫治大量常見病及一些疑難病,尤其擅長針灸之術,慣用深刺風府治療癲癇病、腦血管病、精神病、抑郁癥等。用直接灸法治療乙肝、肝硬化。主張用藥貴專而不在多,取穴宜精而不在繁,簡便廉驗能治療大病方為良醫。本著“針所不為,灸之所宜”的原則,認真研究人體免疫性疾病的防治方法,用灸法治療乙型肝炎,采用穴位上直接灸的方法,每穴灸7-9壯;選穴與患者年齡有關,一般以肝俞、脾俞、足三里為主,小兒配合身柱,成人配合足三里。
山西省名中醫
王明正
王明正,男,1959年生,主治醫師。曲沃縣中醫院院長,市級聯系專家、市級名老中醫、全國基層名中醫、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依托專家。
擅長中西醫結合對心腦血管病的診斷與治療,如急性心肌梗死、腦梗死、腦出血等。1996年,其主持開展了全縣首例急性心梗溶栓治療,同時結合中藥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取得滿意療效。總結出中西醫結合治療擴張型心肌病、冠心病、心律不齊等方藥。在治療腦出血方面,配合神經外科采用穿刺碎吸引流術,降低顱內壓和減少淤血,加上中藥補陽還伍湯加減,取得十分明顯的治療效果,大大降低了致殘率。
山西省名中醫
馮栓萍
馮栓萍,女,1960年生。1978年山西省首屆中醫師承班學習,師承高育才老中醫,畢業后一直從事中醫皮膚科臨床工作。堯都區中醫院重點專科—皮膚科主任,山西省醫師學會皮膚分會常委委員,臨汾市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專業委員會常委委員,中醫主任醫師,皮膚科學術帶頭人,中醫師承指導老師。
在皮膚科領域,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特別是對銀屑病、白癜風等疑難病具有深入的認識,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總結出“脾腎為本,治從血分”的理論經驗,已成為馮氏皮膚病學術思想理論體系的核心。
近年來,先后在國家級省級各類刊物發表9篇論文,論述皮膚病的治療,得到了廣泛好評。2004年,入編《中國專家名人辭典》,撰寫的《龍膽瀉肝湯在皮膚科的運用》在“中國醫學發展戰略2003年至2004年全國醫學新技術成果”評選活動中獲一等獎;2005年4月20日,應邀赴人民大會堂參加了第五屆中國名醫論壇,論文在大會交流。
山西省名中醫
劉惠蕓
劉惠蕓,女,1958年生,畢業于山西中醫學院。從事中醫皮膚臨床工作30余年。主任中醫師。中國醫師學會皮膚性病分會會員,臨汾市醫學會專家庫專家。
多年來,一直致力于中醫皮膚臨床工作研究,對銀屑病、白癜風、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治療有獨到之處。近年來,發表論文12篇,其中國家級論文8篇;主持并參與本院協定處方和制劑研發20余種,其中有9種制劑已通過省藥監局批文。年門診量上萬人次,多次收到患者的錦旗和贊揚。
山西省名中醫
李東芳
李東芳,女,1959年生,本科學歷,副主任醫師。從事中醫內科近四十年。臨汾市名老中醫。
先后師承市人民醫院付云江主任和洛陽崔碩老先生。善于應用中醫的傳統理論對內、外、婦、兒的各種疑難雜癥進行辯證論治。對胃腸道疾病、呼吸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有獨到之處,并有得心應手的治療方案。她認為:百病之中,氣郁最多,凡病必先解郁。因久病必淤,久病多因痰作祟,平素治病多重化痰活血化瘀。借鑒西醫的診斷及中醫的辯證論治,因機治法、以病守方、隨癥配伍,治療疾病才能事半功倍。
山西省名中醫
吳寅保
吳寅保,男,1954年生,主任醫師,市級名老中醫。16歲時做赤腳醫生,跟隨老中醫用中草藥、針灸、拔罐為群眾治病。1972年入北京中醫學院中醫系學習。聆聽中醫名家劉渡舟、王綿之等人授課,并得到臨診指導。
40年來,以中醫辯證和西醫辨病相結合的方法為患者治病。擅長中醫中藥治療胃腸道慢性病、疑難病。如慢性萎縮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結腸炎等。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2篇,代表作《董建華治療慢性胃炎拾零》《中醫辯證治療慢性結腸炎30例》。對病毒性感染、惡性腫瘤及圍手術期的中藥治療亦取得滿意療效。
山西省名中醫
楊小秀
楊小秀,女,市人民醫院中西醫結合主任醫師,首席專家,臨汾市名老中醫。
1977年畢業于長治醫學院。在省級以上醫學刊物上發表醫學論文20余篇。參與《疑難病的綜合治療》《常見病的中醫預防》書籍的編寫工作;研制的“壽爾康”膠囊配合介入療法治療惡性腫瘤臨床研究成果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多年來一直從事中西醫結合專業,擅長治療消化系統疾病及疑難雜癥。在臨床上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慢性胃炎、結腸炎、潰瘍病、胃食管反流、幽門螺桿菌感染、肝膽系統等疾病,療效顯著。尤其對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有獨到之處,采用中藥灌腸配合口服西藥有效率在90%以上。慢性萎縮性胃炎伴中、重度腸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治療棘手,將其分為:脾胃虛弱、肝胃不和、濕熱中阻、胃陰不足、淤血阻滯五型,采用健脾和胃、疏肝理氣、清化濕熱、益氣養陰、活血化瘀等方法治療,收到較好效果。
山西省名中醫
房林生
房林生,男,畢業于山西醫學院,主任醫師,教授。全國百名名醫、世界千年名醫,臨汾市名老中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醫圣張仲景傳人,“三部六病”創始人劉紹武先生蒙徒。
投師于山西四大名醫之一“三部六病”創始人劉紹武先生門下。“三部六病”是劉紹武先生在醫圣張仲景傷寒論的基礎上研究創立起來的一種新型中醫學派。幾十年的臨床實踐,房林生將“三部六病”法則用于臨床,以治療脾胃疾病為主,兼治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心腦血管疾病以及各種疑難雜癥。1992年至2002年,在河北省西柏坡醫學院任教10年,通過師承培養學徒數千名。其中3名學徒通過國家公證處公證。
2013年10月24日在河南南陽召開的仲景國際學術會議上被評為醫圣張仲景傳人,是全國28人中山西省獲此殊榮的唯一一人。
山西省名中醫
樊瑩麗
樊瑩麗,女,1962年生,本科學歷,中醫主任醫師,洪洞縣中醫院內二科主任,山西中醫學院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系客座教授,臨汾市第二屆、第三屆人大代表,臨汾市呼吸病專業委員會和心血管及腎病、胸痛專業委員會委員,臨汾市優秀中醫人才。
2002年被山西省衛生廳中醫藥管理局認定為“山西省縣級醫院專科專病骨干”。
長期侍診于名老中醫李振興先生,深得真傳。曾多次赴上級醫院進修學習,對內科常見病、多發病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診療方法,尤其擅長肺系疾病的診治,成為該院肺病科學術帶頭人。并與本科人員反復潛心研究共同主持完成了咳嗽、喘證、肺脹病的臨床療效觀察,以及“冬病夏治”三伏貼、“冬病冬治”三九貼的臨床應用與療效觀察。辯證使用膏方治療肺系、脾胃疾病,先后發表論文10余篇,多次被評為院“先進工作者”,先后兩次被授予縣“三八紅旗手”和市“三八紅旗手”。其所在的科室被評為市“三八紅旗集體”。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