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8月1日晚,山西省優秀劇目巡演來到我市,山西省晉劇院攜晉劇《紅高粱》在臨汾影劇院為“梅花之鄉”的戲迷們奉上一道視聽盛宴。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作品《紅高粱》所引發的“紅高粱熱”至今依舊熱度未減。從1988年一舉摘下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的電影《紅高粱》,到之前火遍熒屏的電視劇《紅高粱》,原始生命力所呈現出的熱情令觀眾神往。在由文化部主辦,文化部藝術司、北京市文化局承辦,中國評劇院協辦的“全國地方戲優秀中青年演員匯報演出”中,由山西省晉劇院報送的參演劇目《紅高粱》一經上演就獲得了觀眾的廣泛好評。
作為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獻禮劇目,晉劇《紅高粱》為“紅高粱熱”再添一把火。該劇講述了日軍侵華期間中國農民余占鰲、劉羅漢與民女“九兒”婉轉凄惻的愛情經歷,以及以他們為代表的廣大民眾奮起反抗、英勇悲壯的抗戰故事。
該劇廣泛吸收了各種現代藝術的表現手法,引入舞蹈語匯和山西民歌,在音樂方面更是吸收了祁太秧歌、傘頭秧歌等多種民間音樂元素,唱腔地域特色十分明顯,而在表現手法上,卻能夠找到蒲劇的影子。
該劇創造性地讓女主角“九兒”全場展現“蹺功”。而“蹺功”作為中國戲劇眾多絕活之一,是山西四大梆子戲中最古老的蒲劇所特有的一種,被譽為戲曲舞臺上的芭蕾,后來被很多劇種所借鑒。“寧看存才《掛畫》,不坐民國天下”誤了秋收大夏,不誤存才《掛畫》”,恰恰說明了蹺功的險、奇、特,一直被看作梨園佳話,被廣大戲迷津津樂道。
一位觀眾說:“我是地地道道的蒲劇戲迷,對晉劇知之甚少,所以趁這次機會來看看。”記者發現,前來看戲的市民中,對晉劇青睞有加的觀眾數量雖然不多,但大家都是抱著學習的態度前來,發現該劇中有蒲劇傳統絕活蹺功的展示后,倍感欣慰。而該劇舞美、音樂以及傳統戲曲技巧在現代戲曲中的運用還是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記者 盧凱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