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近年來,我市大拱棚黃瓜種植面積逐漸增加,大拱棚黃瓜一般以7月下旬直播為宜。而高溫干燥的天氣,嚴重影響著黃瓜的正常生長;猝倒病和病毒病時有發生;霜霉病、黃點病、白粉病爆發;白粉虱猖獗;形成雌花困難;黃瓜長勢衰弱,根系不發達,產量較低,嚴重影響經濟效益。翼城縣菜業服務中心主任張健提醒廣大農民,當前的管理應從栽培要點、定植準備、品種選擇、播種要求、苗期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切實做好大拱棚黃瓜的播種和田間管理,確保大棚黃瓜豐產豐收。
一、栽培要點
選用耐熱油亮商品性好的品種;減低土壤鹽分,促進根系快速生長;苗期促瓜技術應用;降低棚溫;提前預防病、蟲害。
二、定植準備
1.清理棚內雜物:前茬蔬菜拉秧后,及時清理棚內所有秧子、枯枝爛葉、雜草和舊吊繩,減少病原;清除拱棚周圍的雜草,減少向棚內傳染的蟲害和病原。
2.施入有機肥
棚內雜物清理完以后,畝施入腐熟有機肥10方至15方(牛糞7方至10方,雞糞3方至5方),如果糞肥不腐熟,就不要施了,以防發生肥害,再施入甲克素有機肥200公斤至300公斤,通過施入甲克素有機肥可以吸附和緩沖土壤鹽分,促進團粒結構形成,為黃瓜豐產奠定基礎。
3.深翻
施入有機肥后,進行深翻土壤,耕翻的深度30厘米至40厘米,通過深翻,可以降低土壤鹽分,打破犁地層,促進黃瓜根系下扎,緩沖高溫危害。
4.灌水悶棚、消毒
土壤深翻后,做畦灌水,灌水量要大,高出地面3厘米至5厘米,灌完水后,封嚴拱棚所有放風口,進行高溫處理,處理時間不低于一周時間,通過高溫既可以殺死病菌蟲卵,又可以熟化土壤,減低土壤鹽分,可為黃瓜高產奠定良好土壤基礎。如果時間比較緊張,沒有悶棚時間,黃瓜播種前,可以用硫磺熏棚,一般熏棚時間24小時,不可時間過長,以防腐蝕鋼絲。
5.施肥:施入氮磷鉀(15:15:15)芭田或者其他優質復合肥50公斤,增施生物菌肥和甲克素有機肥200公斤。
6.做栽培畦:按大行距70厘米、小行距50厘米,做栽培畦,定植溝寬窄均勻,畦內水平。
三、品種選擇
一般應選用抗病性強,前期要耐高溫,后期又要耐低溫,瓜碼密的品種,如津研四號、津春四號、津春五號、津優11號,現在推廣油亮黃瓜品種,其商品性好,售價高,如津優406、德爾20等品種。
四、播種要求
1.播種時間:一般以7月下旬直播為宜。播期過早,苗期高溫多雨,病害較重,雖早期產量較高,但與露地黃瓜一起上市,價格較低;播期過晚,生長后期溫度急劇下降,造成產量降低。
2.種子處理:播前將種子用清水浸泡后,放于10%的磷酸三鈉溶液中浸種20分鐘,用清水洗凈后播種,能有效地預防病毒病。
3.播種方法一般采用扣棚直播,播種后四周打開通風但必須設置60目防蟲網,留頂部的落膜用來遮陽防雨。在壟面按行距開溝,溝深3厘米,澆足底水,將催好芽的種子按25厘米株距點播,每穴播種2粒至3粒,播后覆土1.5厘米,一般3天后即可出苗,待出現2片真葉后定苗。
五、苗期管理
苗期是蔬菜栽培管理中最關鍵的一個階段,需要為后期的開花結果打好基礎。苗期常遇到高溫天氣,澆水后,黃瓜苗很容易出現徒長,根系發育不良,結果期容易造成黃葉,早衰,病害流行,對黃瓜產量影響較大。
1.中耕促根:當黃瓜苗出齊后,地表土壤干旱時,要及時澆水,土壤要保持見干見濕狀態,在這種狀態下,要及時中耕,中耕要淺耕,促進根系下扎。
2.灌藥促根:當黃瓜苗出齊后,為防止死棵和根系發育,可用甲霜靈、惡霉靈1000倍液加甲克素500液灌根,每株100克左右。
3.噴藥防狂:當黃瓜苗生長的新葉嫩黃,可用綠而壯3000倍液噴霧黃瓜生長點,小苗可用500倍液甲克素噴霧,可使苗子壯而不老,效果較好。
六、預防病蟲害
1.預防病害
猝倒病:預防出齊苗后,用普力克水劑800倍液噴灑黃瓜莖稈與地面,葉片有藥時用清水洗掉,以防藥害。葉部各種病害預防,阿米西達加硝基腐殖酸銅噴霧預防。病毒病預防,在放風口加60目防蟲網,棚內懸掛黃板,可用寧南霉素、病毒雙A等藥劑預防。
2.預防蟲害
地下害蟲預防,尤其是蟋蟀,可采取把麩皮炒香,拌勻敵百蟲藥液,撒于人行道和拱棚四周來毒殺。
記者 楊文婷 實習生 陸潔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