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著手開始“平陽生態保護實驗區”項目建設、將“汾河體育公園”與汾河公園建設規劃相銜接,同步開工建設市奧體中心、射擊射箭靶場,抓好公共體育設施進公園、廣場、社區工程,根據市委、市政府以陶寺遺址為核心的“堯文化旅游產業基地”建設規劃,建設一批以臨汾印業園區、曲沃晉文化園區、侯馬晉國文化園區、洪洞根祖文化園區為引領的文化園區和基地……3月17日,2016年全市文化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舉行,大會傳出諸多利好消息,在實施文化惠民戰略的同時,一項項文化惠民的大手筆,一份份新鮮而富有“營養價值”的文化大餐,讓全市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中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記者從大會獲悉,過去的2015年,全市文化工作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發揮文化在凝聚人心、提振士氣、樹立形象、擴大影響方面的作用,堅持面向基層、服務大眾,著力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堅持把臨汾優厚的文化資源轉換為優質的文化產業,抓建設促惠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速增效,市圖書館正在緊張施工,全市151個鄉鎮、2961個行政村的綜合文化站、農村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農民體育建設工程、全民健身活動廣場實現全覆蓋;抓精品促交流,臨汾文化影響力進一步增強,打造了一批具有濃郁臨汾地域特色,代表臨汾文體水準的文藝精品和體育賽事;抓比賽促成績,競技體育亮點紛呈;抓項目促融合,文化產業加快發展;抓管理促宣傳,廣播影視工作扎實有效;抓規范促繁榮,文化市場健康有序;抓落實促整改,黨風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形成了文化藝術、廣播電視、新聞出版、體育并重共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起步之年,臨汾市文化局將科學編制“十三五”文化發展規劃,并加強監督考核,抓好規劃落實,確保各項目標如期完成;加快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構建市、縣、鄉(鎮)、村四級文化設施網絡,以建設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為目標,按照適合舉辦國際性、全國性大型賽事的標準開工建設奧體中心、射擊射箭靶場,完成臨汾市體育場的改造工作;打造以“堯文化”為主題的品牌節慶活動和以“美麗臨汾”為主題的品牌群眾文化活動、以“強健體魄·陽光生活”為主題的全民建設活動和以“書香臨汾”為主題的全民閱讀活動品牌;繁榮文化藝術創作生產,引導文藝團體和文藝工作者圍繞“中國夢”、一帶一路”及帝堯文化,創作一批戲曲、電影電視劇本、文學、書畫、民間藝術等方面的精品力 作,穩定我市文藝專業隊伍;努力發展文化體育產業,加強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命名一批市級文化產業基地,努力實現“文化+金融”文化+旅游”文化+互聯網”跨要素、跨行業、跨平臺融合,形成聚集推銷發展模式;鞏固壯大主流輿論陣地,規范廣播電視播放秩序,確保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深入推進“鄉村文化記憶工程”,整理出版《臨汾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圖典》,積極探索非遺產品進景區連鎖經營模式;依法實施對文化工作的行政管理,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及對文化市場的管理和文化項目申報工作,努力營造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和健康安全的消費環境。
記者 盧凱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