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11月21日下午,在山西師范大學現代文理學院領導的支持下,地理科學和環境科學專業師生一行前往臨鋼進行志愿服務,并參觀臨鋼廠區舊址。此行旨在幫助同學們樹立良好環保意識,通過對臨鋼公司企業發展情況的了解與實地觀察,促使他們了解工業化對當地植被和土壤的影響,將理論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志愿服務隊合照
通過對臨鋼第一生活區主干道的清理,同學們看到了道路兩旁擁擠的停車位、鱗次櫛比的居民住宅區、街心廣場以及學校等基礎設施,感受過去臨鋼公司的興旺和員工的辛勤;當進入臨鋼廠區舊址時,仍然可以嗅到濃重的鋼鐵氣味。同學們懷著好奇的心情開始了自己的神秘之旅,他們觀察周邊綠化帶植被的生長狀況并采集標本,用工具開始挖掘土壤標本供課堂教學使用,更多的則是對廠區廢棄的建筑進行拍照,繁忙的場景如同剛剛入職的員工。
志愿服務
志愿服務
經廠區值班職工介紹,臨鋼是1958年經國務院批準建設的56個地方骨干鋼鐵企業之一,曾是我省重點工業企業和臨汾市第一納稅大戶,正式職工最多時達1.5萬人。隨著最后一爐焦出爐,臨鋼這座年產43萬噸焦的66孔焦爐已永久關停,也標志著臨鋼所有的冶煉系統設施全部淘汰。廠區值班職工還說道,在停產之后,常有攝影愛好者和拍婚紗照的情侶來到此處。
臨鋼廠區舊址
臨鋼廠區舊址
臨鋼廠區舊址
臨鋼廠區舊址
臨鋼部分廠區雖然停產了,但留下的不僅僅只是陳舊的設備和破舊的廠房,更是時代的一種象征,伴隨而來的則是新型企業的發展、物流業的崛起以及“互聯網+”帶給人們的實惠。臨鋼也會積極調整發展思路,努力轉型,在加快淘汰落后設施的同時,將集中精力,走綠色發展新路。
此次活動不僅使文理學院學生對臨鋼過去和現在有了一定了解,更是使其看到了我國經濟發展的趨勢。臨鋼過去舊產能下工業對土壤、植被以及周邊環境造成的影響使得同學們充分地認識到“金山銀山”固然重要,但“綠水青山”更加重要。(李保社/文 原毓文/圖)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