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下蜻蜓飛過來,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水彩蠟筆和萬花筒,畫不出天邊那一道彩虹……”哼唱著熟悉的旋律,一張張仍顯稚嫩的臉龐走出校門,告別了童年。他們身后,是歷經半個多世紀風雨洗禮的堯都區臨鋼小學。從一所子弟學校到山西省首批示范小學,臨鋼小學將素質教育融入識禮儀、聞書香、重課堂的每一個節點,致力于給孩子一個快樂而難忘的童年!無論時代如何變化,愛、誠實、勇敢、信心等美好品質的養成都將對每個人的一生影響深遠,小學階段無疑是這些品質得以養成的關鍵時期。然而,這些指導一個人更好成長的品質如何滲透、怎樣保持?圍繞這一中心工作,臨鋼小學以禮儀促養成,在全校范圍內大力推廣德育教育。
校內禮儀、社會禮儀、家庭禮儀、通話及書信禮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臨鋼小學編寫了校本教材《小學生禮儀規范手冊》,以此為德育教育的突破口,進一步豐富了黑板報、櫥窗、校報、紅領巾文明監督員等陣地建設。同時,以《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臨鋼小學小學生禮儀規范手冊》校本教材為教育內容,學校開展了“文明禮儀伴我行”“好習慣伴我成長”等系列活動,評比出“文明禮儀小標兵”“好習慣伴我成長四好少年”,構建起完整的德育校本課程體系,為創建文明校園、禮儀校園打下了堅實基礎。考慮到家庭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品德的形成、個性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臨鋼小學結合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家長的陪伴下走出課堂,參加到校外教育活動中,通過組織“綠色環保小社團”,走向街道、走進社區,清除非法小廣告,宣傳愛綠護綠等環保知識,不僅使學生們開始關注身邊的社會,也在關注過程中得到了鍛煉。
“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為了使健康的成長環境浸潤學生的心靈,臨鋼小學開展了以“讀美文經典,創書香校園”為主題的校園讀書節活動。開展讀書曬卡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樂趣,開展班級“主題讀書交流會”,低年級以“故事大王擂臺賽”為主,中年級以“好書讓我來推介”和“微型成語劇場”為主,高年級以“課本劇表演”為主,用豐富多彩的閱讀形式促進學生個體心靈的成長。
學校還在教師中間開展了全體教師“同讀一本書”活動,《做不抱怨的教師》《第56號教室的奇跡》《今天可以這樣做教師》……寒暑假期間,每位教師不僅對同一本書進行深度閱讀,還撰寫了讀書筆記和心得體會,開學后再以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舉行讀書心得交流會。教師們讀書、品書、評書,不僅感受到了讀書會友的樂趣,也在無形中提升了教師的綜合素質。2010年學校的先鋒論壇開壇以來,已有80余名教師代表在論壇上發言,他們有的結合自身談師德、有的談身邊感動、有的談個人的成長經歷與啟示、有的談如何管理好班級……一場場發言清風般徐來,為臨鋼小學帶來了一個個精彩紛呈的教育感動,為教師教育教學工作注入生機與活力的同時,也讓廣大教師在言傳身教中傳遞著正能量。
教學質量關系著學校的生存和教育的發展,多年來,臨鋼小學以質量為本,抓常規重落實,使“向40分鐘要質量”的口號真正落實到每一堂課。完善電子備課,提倡個性化的電子導學案,電子教案“留白”處便于教師勾畫、補充、再加工,極大地提高了教師的工作效率;聚集課堂教學,探求高效的教學方法。學校不斷推進教學能手觀摩研討課、“同課異構”研討課、優選賽講課,發動教師在觀課、議課研討過程中不斷探索、思考,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改進教學方法。同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效率。
會說話的墻壁、可以談心的書籍、求知若渴的眼神……充滿濃郁文化氣息的校園內,臨鋼小學用禮儀塑造心靈,用書香伴隨童年,用特色教學激發求知欲,奏響了素質教育的歡歌,優美的旋律中,孩子們的童年或動或靜,定格成難忘的記憶。
記者段碧蓉 實習生安月琦
責任編輯:付基恒
下一篇: 教師的“權威”是如何煉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