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記者 郝海軍) 昨天孩子高燒39.4℃,而且流口水,不肯吃東西,與平時發燒的癥狀不太一樣。一看嘴里全是小泡,是不是得了手足口病?”6月22日,市民高女士帶著一歲的兒子趕緊到醫院就診,一檢查才知道是患了皰疹性咽頰炎,并非手足口病,幸好是虛驚一場。
臨汾市第四人民醫院兒科主任席竹葉告訴記者,入夏以來,小兒皰疹性咽頰炎患者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目前能占到門診量的三至四成,癥狀表現為起病急、突發高燒,大一些的孩子會說口腔疼痛或不想吃飯,小寶寶則表現為哭鬧、流口水、精神萎靡等。此外,患兒在發病時常伴有嘔吐或者頭疼。
席竹葉介紹:許多家長一看孩子口腔里長泡,首先想到的是手足口病。不過,如果孩子手腳、臀部沒有皰疹,只是口腔起疹并伴有發燒,有可能得的是皰疹性咽頰炎,而非手足口病。”為什么今年入夏以來患上該病的孩子較往年多?席竹葉表示,由于入夏以來的氣溫多變,有些家里室內空氣流通不暢,導致室內空氣細菌病毒急劇繁殖,從而進入孩子呼吸道而引發疾病。患兒發熱時應多飲水,可先采取物理降溫,如果無效可適當使用退熱藥。孩子在托幼機構的,要請假至病愈。
如何預防皰疹性咽頰炎?臨汾市疾控中心傳染病科科長尹保行說,皰疹性咽頰炎是一種急性傳染病,一般1至7歲的兒童最易患病。該病四季均有發病,但多見于夏秋兩季節。他還建議,盡量少帶孩子到人員密集的地方,室內多通風,開空調時溫度不要過低。外出活動時,盡量不要讓玩沙子和泥土,避免感染腸道病毒。同時,注意個人衛生,尤其是手部衛生,加強鍛煉,提高孩子的抵抗力。
責任編輯: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