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今天感覺怎么樣?有什么不舒服的嗎?……”5月20日早上,37歲的李偉像平時一樣,在查房時耐心地詢問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兩年半多的時間,他已經成功完成了100多例手術,而且他仔細地記錄著每位患者的聯系方式,不定期回訪出院病人的現狀。
作為市第四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的副主任,李偉已經從醫12年了,不管在哪個醫療單位,他都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他告訴記者,這么多年在工作中的學習,不僅使他的業務水平得到了很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患者對健康和生命的渴望,所以他要求自己時刻要用一顆“仁心”來尊重每一位患者。
用行動踐行醫者仁心
“李醫生,快幫我看一下,我的手又麻起來了。”當天下班剛進入小區,李偉就被鄰居張大姐叫住了,原來這位大姐一直以來都有糖尿病。李偉邊詢問她的病史,邊用手指按壓她的胳膊,最后對她說:“大姐,你現在這病還不要緊,每天多鍛煉促進血液循環就不會麻了。”像這種情況,近乎每天都有,鄰居們一有個頭疼腦熱都會找到李偉家。
張大姐告訴記者:“別看李醫生年輕,他人可好了,我們小區不管誰生病找他,他從來都不會嫌煩,大家對他評價可好了。”而對于李偉來說,能看到每一位患者得到康復,就是他最大的心愿。2012年春節前的一天夜里,李偉突然接到急診科電話,當時已經是晚上11點左右,患者郭某因小腦出血,被從其他醫院緊急轉到第四人民醫院,當時的小腦出血量已達到23ml,隨時都有生命的危險。李偉接到病人后,趕緊采用了錐顱硬通道置管外引流,在住院半個月后,郭某竟然步行出院。看到這些,李偉再一次感受到,病人生命的康復就是醫者最大的榮譽。
勤奮鉆研練就精湛醫技
精湛的醫術是醫務工作者履職盡責之本、救死扶傷之需。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一有空余時間,李偉就趴在桌上學習,他常說:“多學習一點知識,到了關鍵時刻,或許能挽救一條生命。”為了學到更多的業務技能,2005年10月至2010年7月,李偉輪轉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各個病區和輔助科室,對神經外科各類疾病的影像學表現、組織起源、診斷及手術方法有了系統的掌握,并通過收治患者以及參與相關手術培養了臨床能力及手術操作能力。對于應對神經外科急診外傷、腦血管病、腦血管造影、腦積水、常見顱內腫瘤的處理上有了充足的能力。
期間,李偉在天壇醫院神經外科神外9病房任執行主治醫(住院總醫生)9個月,參加各類手術200余臺,最終使自己能夠獨立熟練完成多種方式的手術入路及關顱(包括翼點、冠切、CPA、顳枕、后正中、遠外側、額眶顴、乙狀竇前等開、關顱),能夠熟練完成腦血管造影,能夠熟練操作神經內鏡,在內鏡下可完成切除垂體瘤,內鏡下治療鼻腔腦膜腦膨出及腦脊液鼻漏,能熟練應用術中電生理監測及術中B超。
“刀尖舞者”新技術抗頑疾
對于李偉來說,多半的工作時間是堅守在手術臺上的,靠著手中的那把手術刀,驅走了一個個“病魔”。在對抗一些頑固性病癥時,李偉細心大膽地為患者實施一些新的治療方法。
2012年10月份的一天,洪洞縣的一位王女士找到了李偉。原來,王女士頭疼了20多年,跑過北京、太原等許多大醫院都沒治好。李偉仔細詢問了她的病情,發現她適合做神經松解手術,當時王女士很震驚,一個頭疼病還要做手術,李偉仔細地給她講解了頭疼的原因,王女士最終答應手術,在術后到第七天拆線,明顯感覺不到頭疼,前幾天,還專門打電話感謝李偉。
采訪中,李偉向記者介紹,偏頭疼是一種常見病,多數患者都只是以吃藥減輕疼痛,但對于一些頑固性頭疼,令許多患者和醫生很棘手。他告訴記者:“現代顯微外科解剖發現,頭皮上正常的血管和神經之間是伴行的關系,互不壓迫,而偏頭痛病人的血管神經之間由于各種原因使血管對神經造成異常的壓迫或纏繞,這種異常可以是先天性血管畸形對神經纏繞,可以是腫大淋巴結的擠壓,可以是瘢痕組織的包裹等等,只有解除這種壓迫后,頭疼也就根治了。”仁心仁術方為大醫。其實,在生活中,像李偉這樣的醫生很多,正是他們用著一顆“仁心”堅持不懈的努力,才創造出了一次次生命的奇跡。記者楊琦文/圖
責任編輯:付基恒
上一篇: 心中灑滿陽光 好讓自己堅強
下一篇: 洪洞綠化隊雨夜排隱患 保安全促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