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號是誰?哦,該您了!”走進侯馬市鳳城鄉城小村衛生所,大學生村醫王青香正與鄉衛生院的大夫們一起,為全村79名60歲以上老人免費體檢。量血壓、做心電圖、驗血常規……忙得不可開交。正在坐著等待檢查的幾位老人們都說,青香這娃,對俺們可好哩。
王青香是山西省長治醫學院畢業的大學生。自小在農村長大,親身體驗了農村上學和看病的困難;上小學時就有兩個心愿:要么做老師教學,要么當醫生給農民看病。1999年大學畢業后,為了圓自己小時候的夢,王青香就留在了離家很近的柳溝坡村衛生所。2008年,鄉里把她調配到城小村。當時,村里雖然提供了衛生所的房屋,但已經很破舊,還漏雨水。在市、鄉、村各級的支持下,王青香克服困難,籌措了近3萬元資金,修繕了房屋,安裝了暖氣,配備了必備的醫療設施器械,實現了“五室分家”,大大改善了村民的就醫環境和條件。從此,王青香帶著一顆火熱的心就在這里“安營扎寨”。
為了更好地給村民們服好務,王青香建立健全了工作制度、規范了操作流程,做到看病有登記、發藥有處方、收入有報表、檔案資料齊全,一切按“規矩”來。但工作起來她又很不守“規矩”——忙起來不分上班下班,不分白天黑夜,不分本村外村。去年,給村民們建立健康檔案時,因為白天忙著給村民看病顧不上,她就半夜半夜地加班干。為了趕進度,她就把曾在部隊從事過衛生醫療工作的丈夫叫起來一起干,每天忙到凌晨3點多才睡覺。2010年嚴冬的一個深夜,正在夢中的王青香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王醫生,快,我媳婦肚子疼得厲害,麻煩你去給看看!”大門外傳來村里一個小伙子急切的話語。王青香一下就清醒了,她迅速起床,問明了病人基本情況,拿起醫療包沖進寒冷刺骨的夜幕。趕到病人家,經過診斷,確定病人是腸痙攣。她立即給病人注射治療,很快解除了病人的痛苦。
王青香看病技術好,服務熱情,收費低,周邊其他村里的鄉親也都愿找她看病。距離城小村五六里外的河東村,有一位姓尚的小伙子得了尿毒癥,做了腎臟移植手術后免疫力低下,常常感冒,可又不便出門。加上其家庭不富裕,常因無錢看病而發愁。無奈之下尚某的家人找到了王青香,王青香二話不說,騎上半個多小時車子,翻越兩個大坡,上門為他打針輸液,幾年來堅持不斷。有時遇到雨雪天不能騎車,她就步行而去。如今,尚某戰勝了病魔,已經能和正常人一樣外出打工掙錢。他從內心特別感激王青香,逢人就說:“王醫生真是一個好人!”如今,侯馬實行了農村基本藥物零差價,沒有了“以藥養醫”,農村衛生所的醫生,市上每月發400元的財政補助,加上一些其他補助,收入也并不高。但王青香很滿足,她說:“現在挺好的,侯馬實現了農村標準化衛生所全覆蓋,國家又實行了新農合政策,情況比以前好多了!”她說,有丈夫的收入支持著,自己一心一意為父老鄉親看好病就行。(秦明忠 楊霜韋)
【責任編輯: 高卓然】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老師,請注意預防職業病
下一篇: 誰為“羽”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