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不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年代,要在社會立足,必須要有一技之長。所以,對于自己的專業,或者自己賴以為生的技能方面的書籍,要認真地學習,讀個通透,達到一定的深度,厚積而薄發。
讀書是提高一個人品位、思想境界和個人魅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興趣,通過博覽一定的書籍來充實自己是很有必要的。讀書使人眼界變得開闊、思維變得敏捷。知識豐富,能與更多的人打成一片,增加了自己的親和力;知識淵博,受到更多人的尊敬,增加自己的個人魅力。
長久以來,我總是以為讀書越多越好、越廣越好,所以同學介紹的書、老師推薦的書,往往不加選擇地拿起來就讀。這樣時間長了,讀過的書倒是很多,但總感覺在心底沒留下什么痕跡。偶爾有人提到自己看過的書,先是一陣驚喜,后是一片茫然。
是時間過得太久,淡忘了曾經充實和溫暖過我心底的那些書,還是讀書不精不求甚解,留在心底的痕跡太淺?直到我看到下面的一則寓言時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我讀書太貪心了,貪多嚼不爛,看過的書雖多,留下的記憶卻甚少。
據說,上帝在造蜈蚣時,并沒有給它腳,但它仍可以和蛇爬得一樣快。然而,當它看到老虎和馬等有腳動物都跑得比自己快時,它祈求上帝,希望上帝賜予它更多的腳以求跑得更快。上帝答應了它的請求,給了它無數的腳。蜈蚣興奮地拿起腳就往身上貼,直到再也沒有地方可貼才肯罷休。但當它開始走路時,發現事情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簡單,它要往前走一步就必須挪動身上所以的腳,這樣一來,蜈蚣運動的速度反而變得更慢了。
讀完寓言再看自己,總恨不得博覽天下所有的書,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的智者,殊不知欲速則不達,走馬觀花,時間長了自然不會有太大的收獲,而且還會養成讀書的壞習慣。
有了上面的教訓,經過反思的我調整了自己的讀風,不求多但求精,不求廣但求用。對于好的書籍溫故而知新,進而創新。經過一段時間后,我發現讀過的書不再像以前那樣混淆模糊,變得清晰和鮮活了許多。雖然量少,但掌握和積累的知識卻豐富了許多。(王菲 王騰蛟)
【責任編輯: 高卓然】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擇校費為何水漲船高?
下一篇: 蒲縣文化消夏活動群眾唱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