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我年輕,我來值夜班!”
“消毒殺菌,我能行!”
“講解知識,算我一個!”
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后,臨汾職業技術學院百余名返鄉大學生主動請纓,爭當防疫志愿者,那抹鮮艷的紅成為他們家鄉最美麗的色彩。
“我年輕,我來值夜班!”
“戰‘疫’路上,怎么能少了我?!”在家鄉原平市崞陽收費站發起招募志愿者的號召后,該校護理系學生張凱跟隨工作人員在高速路口為來往人員檢測體溫、登記信息。
剛開始,張凱認為這很簡單,就是“小菜一碟”,便主動請戰值夜班。當他經歷過連軸轉,經歷過別人的不理解,才理解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更懂得了自己當醫生的父母身上所肩負的責任,明白了自己職業生涯中將會面臨更加艱辛的任務。從那一刻起,張凱更加熱愛自己的專業,并默默下定決心,“防疫,我一定堅持到底!”
“消毒殺菌,我能行!”
身背藥桶,消毒殺菌。侯子龍是護理系高助1801班的學生,也是“00后”返鄉志愿者。他在家鄉汾陽市栗家莊鄉萬戶侯村參加了防疫志愿服務,除了卡點執勤、登記信息,還承擔著防疫消毒的任務。
“這項工作并不簡單。”侯子龍說,“其實,裝著消毒液的藥箱并沒有多重,就是服務的小區都是老小區,沒有電梯,全憑兩條腿爬樓。第一天爬樓消毒,上下來回跑了七八趟,兩條腿酸軟得都站不住了,疼了好幾天。”
盡管消毒工作不容易,但侯子龍還是堅持下來。他在自己的QQ空間中寫道:“白衣戰士”是我的夙愿,而社區防疫志愿者是我的職業體驗。今后,我將循著醫學這條路為社會作貢獻。
“講解知識,算我一個!”
在朔州市懷仁縣云州小區,該校機電系的學生郝飛穿上了紅馬甲,他每天的工作任務是向居民講解防疫知識,及時掌握居民健康情況和出行軌跡。
為了把工作做細,郝飛想出了一個主意:通過微信群發布防疫知識。他先建好微信群,再通過掃一掃,讓小區所有居民進入學習,希望把防疫知識傳達給每位居民。添加過程中,有個別居民不理解不愿配合。他解釋說,“這種學習防疫知識的方式最便捷、最有效、最實用!”經過幾天的宣傳,居民們從被動走向主動,有的還把親朋邀請進群。如今,社區人員適時發布防疫知識,居民們及時學習,大家一起科學防控,同心協力抗疫情。
張凱、侯子龍、郝飛……眾多返鄉大學生在防疫中奉獻著青春,也在戰“疫”中懂得了責任、學會了擔當,獲得了成長。
記者 郭秀婷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