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經濟金融形勢較為復雜嚴峻的環境下,銀行業合規經營要求將不斷提高,外部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利率市場化趨勢日益明顯,同業競爭日趨激烈。為實現在同業中領先地位的目標,應在業務發展中,以穩中求進、改革創新、認清形勢、把握機遇為核心發展思路,進一步深化內生動力機制的相關政策要求,激發增長動力、發展活力,促進各項業務更好更快地發展。內生動力機制是包括貸存比、流動性管理、資本配置、費用配置、資產配置在內的驅動和約束指標,現就落實內生動力機制的要求進行簡要探討:
一、大力發展存款業務,提高存款沉淀率
2014年的業務發展中,將嚴格管控各行貸存比指標,針對貸存比指標超標的分行,將在績效考核中予以扣分,同時將超標部分的利息收入全部收回。因此存款成為制約貸款業務發展的關鍵因素,所以,各行要繼續堅定“存款立行”的經營理念,將穩存款、控成本作為負債業務拓展的主要思路,目前中行臨汾市分行行政事業存款領域仍然狹窄,煙草、軍隊、衛生、教育、保障性住房等行業尚未取得突破。因此,要進一步加大行政事業存款營銷力度,要鞏固和擴大現有行業存款,并不斷拓寬營銷領域和范圍,力爭在軍隊、教育、衛生、財政等領域有所突破。對于行政事業存款占比較低的單位,要積極調度各種資源,下大力氣進行營銷。各行要積極有效拓展低成本存款,提高活期存款占比,增強存款穩定性,實現效益最大化。
二、科學合理投放,不斷優化授信及資本結構
通過收益目標的具體化,促使業務發展部門改變以往過于注重擴大規模而忽視效益的做法,由單一的“重規模”模式,向追求資產質量、凈利潤、效益以及非信貸業務的增長等方面發展。加快大、中、小各類貸款的投放工作進度,實現早投放、早收益;加快儲備項目和到期總量的審批進度,積極協調企業及審批環節,確保業務的有序銜接。其次,要調整業務結構,把調整業務結構作為增效的關鍵,從資產規模大行向資產管理強行轉型。鼓勵業務部門提升抵質押水平,大力發展中小微型客戶等輕資本占用的資產業務,在內生動力機制的考核模式之下,各行要主動進行自我調整,以適應資本管理新要求,在業務發展部門樹立牢固的經濟資本意識,促使業務部門主動優化業務結構,促進業務轉型發展,確保利潤增幅高于經濟資本增幅。
三、傳統與創新并重,持續提高中收市場份額 在中間業務方面應繼續鞏固傳統業務和特色產品的優勢,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以效益為目標,做到“兩手抓、兩手硬”,在傳統業務方面固本強基,在創新產品方面提質增效,走出一條特色化、專業化、品牌化的中間業務發展道路。緊緊圍繞內生動力機制“多掙多花、少掙少花”的核心思想,在產品創新方面一定要做實、做細、做精、做出特色,將產品的精髓和特點總結出來,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宣傳;其次,堅持能下沉的業務產品一律下沉,要不斷加大產品下沉力度,學以致用,只有準確掌握各類產品的特點,才能針對客戶的不同需求推出適合客戶的產品,才能為客戶提供更加專業的服務,勇于跳出傳統思維觀念和業務發展模式,深入調研,緊貼市場,推陳出新,形成不可復制的市場競爭力。
四、強化預算管理,有效配置資源
資源配置是內生動力機制落實的重要一環,不同的配置方式,對各條線各部門的管理思路、經營策略、甚至對客戶的選擇都會有不同的影響。有效的資源配置可以引導和調動各級管理者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經營能力。所以,應加大對基層網點資源支持力度,增強基層網點業務發展的主動性,由“要我干”轉變為“我要干”,鼓勵各機構不等不靠,“自己對自己負責”的工作態度。費用的配置更應突出投入和產出效率,將費用與效益貢獻掛鉤,按照計費收入和利潤貢獻配置業務費用,鼓勵“多掙、多花”,豐富資源配置手段,鼓勵業務部門多途徑提升收益。
五、突出效益為中心,全面提升利潤水平
業務發展必須以效益為核心,這是在發展過程中要時刻秉承的理念,做業務要算大賬、算細賬、算好賬,轉變以往只重規模不重效益、只重總量不重效率、只重投入不重產出的做法,防止盲目過度擴張資產和追求薄利多銷而消耗過多資本,必須把發展出發點和落腳點真正轉移到注重提高效益和效率上來,積極增加有效、高效的業務,積極拓展少占資本和不占資本的業務,不斷提高單位資產回報水平,實現資產、利潤、費用的良性循環,促進全行轉型升級和持續發展。
六、嚴守風險底線,確保資產質量
老話常說:“三分貸,七分管”,在大力拓展中小企業貸款規模的同時,要做好存量授信資產的重新評估和風險管控。在成本可知、風險可控、收益可計的前提下,鼓勵中小企業貸款業務的開展,對于各類風險要早排查、早發現、早預警、早報告、早處置,有效化解不良授信風險,凸顯風險管理價值,全面提升資產質量,防止新增不良吞噬利潤成果。 文霞 狄科紅
責任編輯:楊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