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低保實現應保盡保。該縣民政局在完善《吉縣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實施方案》的基礎上,從5月份開始,成立調查組,集中一個多月時間,對農村低保對象進行審查,將農村低保對象按實際情況劃分為一、二、三類,實行分類施保,同時對農村低保對象的確定提出了嚴格的要求。2010年全縣享受農村低保待遇的有3493戶、5951人,占全縣農村人口的7.5%,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今年發放保障金555.1萬元,其中,一次性生活補助金52.4萬元,冬季取暖補助104.8萬元。
城市低保得到提高。為進一步規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該縣民政局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復查領導組,從6月份開始,集中時間,集中精力,對全縣城市低保進行全面復查。到年底,全縣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有934戶、2251人,占全縣人口的7.8%,全年累計發放低保金487.2萬元。同時,該縣民政局大力推進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信息化和社會化管理進程,為低保中心配備了兩間辦公室、電腦、打印機等辦公設施,全面實現電子化、信息化管理,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管理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保供養工作邁上新臺階。該縣民政局投資180萬元,新建規模適當、設施完備的新型農村敬老院——屯里鎮敬老院一座,改善五保供養條件,進一步提高了五保老人的集中供養率。完成對全縣五保戶復查工作,對新申請的享受對象進行了逐戶調查審核。全縣有407戶407人享受五保待遇,全年累計發放五保供養金57萬元,一次性生活補助6.02萬元。
城鄉醫療救助緩解困難群眾看病難。該縣民政局進一步提高醫療救助的可及性和困難群眾的受益水平,取消住院救助的病種限制和起付線,擴大救助范圍,積極探索,對原城鄉醫療救助辦法進行了修訂,盡可能地把符合條件的全部納入救助范圍,并資助了農村五保、重點優撫對象、建國前老黨員6567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資助了2251名城市低保戶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全年累計發放城鄉醫療救助金235.1萬元,有效地緩解了困難群眾看病難的問題。
救災救濟工作取得長足發展。該縣民政局針對全縣主要自然災害有低溫冷凍、冰雹災和洪澇災,致使蘋果、核桃、杏、桃等經濟作物受災嚴重,因災造成居民住房損壞5間,全縣農作物受災面積12400公頃,絕收面積1030公頃,損毀耕地32公頃,受災人中累計達5.82萬人,直接經濟損失達到15203.5萬元。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引導廣大群眾積極行動開展生產自救。先后下撥救災款65萬元,救災面粉40萬公斤,救災衣被2000余件,有效地保障了災民的基本生活。目前,該縣建立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工作的長效機制,全社會防災減災良好局面基本形成。
(通訊員 劉京健 賈曉芳)
來源:臨汾日報
【責任編輯: 賈亮】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