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亞洲和產油國儲蓄率過高是全球失衡和危機的主要原因之一”的觀點,周小川指出,尚無充分可信的學術研究成果說明儲蓄率的高低與某種特定因素有關。從統計上看,匯率與儲蓄率存在一定相關關系,但相關系數不高且統計檢驗也不夠顯著,不能僅靠調整匯率來調整儲蓄率。周小川指出,全球儲蓄率不平衡是客觀存在的,導致這種高低差異的原因也是多樣的,不能簡單地將儲蓄率高低說成只與匯率有關。而希望某些長期特性在短期內改變也是不切實際的,需要從更廣泛的宏觀角度,綜合各方面因素,統籌考慮。
周小川坦言,中國政府降低儲蓄率的意圖是明確的,2005年以來,中國已將擴大內需、刺激消費作為基本的國家政策,這些政策的綜合結果也必然要降低儲蓄率,但采取怎樣的措施仍需深入研究。
他認為,解決儲蓄失衡問題,需要綜合藥方。中國政府在此次危機應對和經濟調整中,注重通過擴大內需消費來豐富和強化經濟增長的動力來源,同時注重加強民生項目,努力促進城鄉就業,注重增加農村地區和弱勢群體的收入。
此外,周小川還認為,儲蓄率調整還需要各國和國際組織加強合作,同時加強對國際投機資本流動的監管,提高國際資本流動透明度,防止掠奪性投機沖擊。(苗燕)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邱睿】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