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彥章 郭小杰)去年以來,吉縣堅持以“蘋果富民”為核心,以標準化生產為基礎,以提質升級為突破,大力實施蘋果有機轉換、果樹減密間伐、果園節水灌溉“三項革命”,努力打造品質好、效益高的現代特色果業,全力推動蘋果產業轉型跨越發展。
著力推進蘋果有機產業。圍繞建設“全國有機蘋果基地縣”目標,緊抓“一縣一業”政策機遇,強化果業科技支撐,堅持規模化發展、有機化生產、品牌化營銷、產業化開發“四化聯動”,提升果品質量和產業效益,實現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生產目標由無害化向綠色化、有機化轉變,經營方式由規模數量型向優質高效型轉變。一是啟動總投資7億元的蘋果產業轉型綜改(有機化)循環發展項目,在全縣7個蘋果栽植鄉鎮,每個鄉鎮至少建設一個1000畝以上的有機蘋果示范園區,打造有機蘋果示范基地。二是通過采取培訓指導、樣板示范、觀摩推動、檢查督促等方式,大力推廣有機蘋果生產技術規程、蘋果生產“八改十配套”、“畜―沼―果”循環模式、生物覆蓋、節水灌溉、黑膜保墑、反光膜應用、減密間伐等實用新技術,推動蘋果產業轉型升級。三是按照“上規模、提品質、走有機、增效益”的思路,依托“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開發模式,著力轉變蘋果生產經營模式,改變小戶分散經營狀況,培育蘋果種植大戶和龍頭企業,依托龍頭企業狠抓有機化生產管理,統一操作技術規程,統一果品質量標準,統一肥料、農藥等物資供應,提高蘋果生產組織化、專業化水平,推進標準化管理,支撐有機化生產。
著力實施果樹減密間伐“陽光工程”。按照“精做果業”的工作思路,針對果樹樹齡較長、果園密閉的實際,著力實施果樹減密間伐“陽光工程”,對全縣15年以上的郁閉果園進行隔株間伐,使果樹的密度保持在“6×6”的狀態,改善果園通風透光條件,提高果品品質,延長果樹壽命。通過宣傳發動、政策調動、示范帶動、技術促動、整體推動的“五輪驅動”措施,調動果農減密間伐的積極性;同時,在該縣十大垣面積極打造技術革新示范園,培養典型、輻射周邊,在此基礎上,逐年完成15年以上樹齡的8萬畝郁閉果園減密間伐工作,進一步推動減密間伐“陽光工程”順利實施,加快有機果品開發進程。另外,該縣積極協調項目資金為各鄉鎮果樹修剪專業隊配發油鋸,切實做好間伐配套服務,確保減密間伐統一規劃、統一組織、統一操作、統一修剪,使間伐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截至目前,已完成減密間伐面積1萬畝。
著力實施果園節水灌溉工程。水是果業生產的生命線,果園灌溉到位是蘋果品質的基本保障。該縣按照“蓄住天上水、攔住地表水、利用地下水”的“三水”興果戰略,強力組織實施果園節水灌溉工程,為蘋果產業的創優、達標、提質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因地制宜,做好規劃。經過深入調研,廣泛征求各方意見,確定了灌溉規劃,在西部沿黃鄉鎮以提黃灌溉為主,涉及東城、柏山寺、文城、壺口4個鄉鎮;在中部區域以開發地下水、利用地面小泉水和天然水源(清水河河水、淤地壩蓄水)為主;在東部區域以開發利用地下水和昕水河為主;在水源嚴重不足區域以建設旱井、水池(即坡池)等為主。分布推進,完善水利設施,分3年為該縣十大垣面的果園安裝滴灌、滲灌、微噴等節水灌溉設施,做到節水灌溉設施果園全覆蓋;對十大垣面無水澆條件的果園,建設集雨穴井、黑膜覆蓋、集雨窖井、噴打抗旱保水劑等實施適合當地果業生產的旱作栽培技術,去年,共建設集雨窖井350眼,鋪設黑膜5000畝。同時,該縣緊緊抓住省委、省政府“百企千村”產業扶貧平臺,結合“西山百萬畝有機蘋果基地建設規劃”,精選項目,積極與陽煤集團進行洽談對接,陽煤集團經過認真的可行性論證和市場調研已與該縣就柏山寺提黃果園節水灌溉工程項目、22萬噸蘋果系列飲品深加工項目達成合作意向,項目總投資6.5億元,陽煤集團擬注資4.5億元。這些項目實施后,將新增果園灌溉面積9萬畝,覆蓋3個鄉鎮25個行政村,使3.15萬人受益,為該縣蘋果產業快速轉型、大步跨越奠定堅實基礎。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