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隨著污染攻堅戰的深入開展,環境執法也進入了精準化、精細化、精確化階段。
走航監測車作為動態監測污染物的“黑科技”產物,已成為市生態環境局綜合行政執法隊精準溯源、精準執法的利器。
7月20日,記者隨同市生態環境局綜合行政執法隊環境執法人員樊軍、走航車監測員王銳,前往曲沃縣山西閩光新材料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閩光公司”),進行走航監測。
當日上午9時許,接到調度指令的第一時間,王銳便啟動設備開始調試,“我檢查下設備,馬上出發。”
走航監測車看似一輛大面包車,但其“身高”卻達到了3.5米多,原因就在于車頂上加裝了大氣環境監測設備。同時,走航監測車的“黑科技”還在于其整個車廂幾乎被精密儀器占據。拉開車廂門,除了一個座位、一個小型操作臺、一臺顯示屏外,都是監測儀器,滿滿的科技感。
“走航車監測到的VOCs高值點位,距離污染源頭不超過50米,通過對污染物、風向等因素的分析,可以精準找到污染源頭。”王銳一邊調試一邊向記者介紹,走航車啟動后,位于車頂的采樣管就能自動采集空氣,并導入監測設備中,可以實時測定VOCs、一氧化碳、二氧化硫、臭氧等數據。車內顯示屏上,衛星地圖的右下角顯示著彩色柱狀圖,不同顏色代表著污染物的不同濃度,將車輛所經之處的污染情況反映更直觀、掌握更快速。
“廠界走一圈,廠內全走遍,閩光公司的VOCs數據就全了。”前往閩光公司的途中,樊軍對記者說,有了走航監測車的助力,他們在環境執法時,已經不再需要像以往一樣上高爬低、一步一測了。
一行人很快來到閩光公司,該公司環保負責人韓明迎上前來,“環保是我們公司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公司上下都很重視,也很歡迎你們來開展環境執法幫扶。一方面,我們公司不僅沒有偷排漏排,還自行配備了監測設備,建立了嚴格的日常巡查機制,不怕監測;另一方面,借助咱們的走航監測車,也能幫我們發現廠區VOCs管控的薄弱環節,方便我們后續治理。”
沿著廠內道路,走航監測車以15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緩慢行進著,不放過任何一個環節,特別是化產區,更是全方位監測到位。
行進到閩光公司化產區時,走航監測車停了下來,原地停留監測。“有個瞬間高值,到了349微克每立方米,雖然一瞬間又降下來了,保險起見,停下來再監測一會兒,看還有沒有高值。”王銳解釋道。幾分鐘后,沒有再度監測到高值的走航監測車再次沿著廠區開始了緩慢移動。
完成對閩光公司的監測后,看著眼前的“走航監測圖”,樊軍輕松地呼出一口氣:“挺好,沒有問題。”
走航監測車具有機動、快速、精準等優勢,能夠實時獲取其通行區域內主要大氣污染物濃度數據,對主要大氣污染物時空變化進行動態監測,從而構建起全方位、全覆蓋的監測數據動態變化圖,為污染物管理與控制提供技術保障,也能夠為環境執法提供及時、直觀、全面的決策依據。
“走航監測車引入環境執法領域后,我們的環境執法告別了以前成本高、效率低的‘人海戰術’,實現了對污染源快速精準定位,大幅提高了環境執法的精度和效率。”樊軍感嘆道。“黑科技”應用到大氣治理領域雖然方便,但這也只是手段,絕不是目的。只有人人行動起來,把環保意識轉化為社會共識和集體行動,才能建設和守護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的綠色家園。
據了解,近年來,市生態環境局綜合行政執法隊不斷探索環保科技執法新模式,充分利用紅外熱成像儀、揮發性有機物檢測儀、走航車、無人機等科技手段,有效提升了環境污染問題發現能力,讓環境執法更智慧、更精準。
記者 劉超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