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強化協調,狠抓落實,全市經濟“穩”的力量在增加,“進”的力度在加大,“好”的因素在集聚,主要指標穩步回升,轉型升級邁出新的步伐,實現了“一月比一月好、二季度好于一季度”的目標。
一、企穩回升態勢明朗:
上半年,全市GDP完成598.1億元,同比增長4.8%,與一季度相比,回升3.5個百分點。從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實現增加值37.3億元,同比增長2.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71.9億元,同比增長1.4%;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88.9億元,同比增長8.5%。
(一)從生產環節看,工農業生產總體穩定。
1.農業生產形勢較好,小麥畝產再創新高。據初步統計,今年全市小麥產量99.03萬噸,比上年的102.85萬噸減少3.82萬噸,下降3.7%。雖然產量略有減少,但是畝產再創歷史新高。
2.工業回升步伐加快,生產扭負為正。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91.6億元,同比增長1.6%。工業增加值增速比一季度(-10.9%)回升12.5個百分點;比前4個月(-4.5%)回升6.1個百分點,前5個月(-1.3%)回升2.9個百分點。其中,4月、5月、6月連續三個月當月工業增加值實現穩定增長。特別是6月當月實現工業增加值41.9億元,同比增長12.4%,創2016年以來單月最高水平。這表明,我市工業經濟正逐步走出低谷,趨穩向好。
(二)從需求環節看,固定資產降幅收窄、消費品市場平穩增長。
1.投資額環比增多,降幅逐漸收窄。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00億元,按過渡性口徑計算,同比下降5.9%,降幅比一季度(-30.4%)回升24.5個百分點;比前4個月(-15.5%)回升9.6個百分點;比前5個月(-22.4%)回升16.5個百分點,投資形勢逐步好轉。
2.消費市場穩定增長。今年以來,消費作為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壓艙石”作用進一步顯現。上半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08億元,增長7.3%。
3.旅游消費增長較快。上半年,全市接待國內旅游者人數2525萬人次,同比增長32.1%;實現旅游總收入236.7億元,增長30.3%。
4.對外貿易快速增長。上半年,全市進出口總額達82900萬元,同比增長46%,速度比一季度加快36個百分點,其中,進口總額達到28437萬元,同比增長95.6%;出口總額54463萬元,同比增長28.9%。
二、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一)結構調整扎實推進。服務業發展持續加快。上半年,全市第三產業同比增長8.5%,比一產、二產分別提高6.3和7.1個百分點,超全市平均水平3.7個百分點,服務業成為拉動全市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工業內部結構優化。一是新興產業快速增長。二是高耗能產業占比下降。
(二)經濟效益繼續提高。一是財政收入增長加快。二是工業企業效益繼續上升。三是居民收入穩步增長。
(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明顯。在去產能方面,今年全市淘汰煤炭產能390萬噸,壓減鋼鐵產能170萬噸,涉及到的5家企業處于限產停產狀態。上半年,全市粗鋼產量同比下降14.9%,鋼材產量同比下降6.1%;在去庫存方面,上半年,全市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8.2天,較上年同期減少2.1天。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17.9天,較上年同期減少6.8天;在降成本方面,上半年,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費用為94.7元,較上年同期減少7.6元;在補短板方面,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投資完成9.6億元,增長1倍,增長速度遠遠領先于其他行業。
(四)“三新”經濟蓬勃發展。當前,以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代表的新經濟悄然崛起,日益成為支撐我市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重要力量。
1.新產業集聚轉型升級新動能。上半年,代表新動能的裝備制造業、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全市工業回升拉動明顯。2.新業態開啟消費增長新引擎。3.新主體新成果孕育經濟發展新活力。
(五)物價、就業基本穩定。今年以來,全市物價保持穩定態勢,就業形勢平穩。(張增福)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