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5月28日早晨,袁先生拉開窗簾,打開窗戶,陽光照進室內,臥室頓時充滿了清新的空氣。這個對其他家庭再普通不過的舉動對于居住在七中巷的袁先生來說,已經期盼已久。
“我在這里已經住了20多年了。自從前排房子變成了一個個小飯店,而這些飯店的廚房排煙口又正好對著我家窗戶時,長年累月的油煙便掛滿了窗戶。毫不夸張地說,如果不仔細看根本認不出這是個窗戶。”袁先生介紹,因為油煙問題,他和前排的飯店不知道協商了多少次,改煙囪、加罩子,能用的辦法都用了,但根本不管用。冬天還好,可是到了夏天,別提多難受,家中再悶都比開窗戶強。
今年春節和往年一樣新換了窗紗,五六個月過去了,窗紗上除了灰塵外,根本沒有一絲油煙,起初還以為是前排的飯店不干了,一打聽才知道這些飯店都安裝了油煙凈化裝置。
餐飲業油煙噪聲污染專項執法檢查行動以來,對一直從事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的食藥部門是一項全新的挑戰。針對相關的環保知識欠缺,執法人員上網查詢、多方咨詢專業人士,加強自身學習,提高業務能力;為深入宣傳生態環境治理的重要性、迫切性,執法人員加班加點,利用節假日、休息日,在2016年底、2017年初大氣污染紅色預警期間,對轄區內的餐飲單位進行了全面排查,將5000余份“通知”送到規劃區內每一戶餐飲單位,層層進行思想發動,輪番作戰,共出動執法人員6000余次,發放“通告”3000份,并要求餐飲單位張貼在顯著位置,對一些“釘子戶”,多次上門講道理,動員餐飲單位加裝油煙凈化裝置,共同維護我市的大氣環境質量。
除了固定的飯店以外,在中大街、福利巷、煤化巷、華州路等地段都存在大量的夜市,由于夜間的經營時間長,給居民帶來了油煙污染與噪音干擾。特別是一些緊挨著居民小區的夜市大排檔,沒有任何油煙凈化裝置,所產生的油煙直接排放到大氣中,使得附近樓上的居民很少能開窗透氣,引起一些居民抱怨。
為了確保生態環境治理攻堅目標順利實現,市食藥監局多措并舉,采取多種方式推進工作的開展。先后下發了《臨汾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加強我市餐飲服務環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臨食藥監餐〔2016〕196號)、《臨汾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開展餐飲油煙治理工作實施方案》(臨食藥監辦〔2017〕28號)等文件。根據市委、市政府的有關要求,對照整改工作任務,對規劃區內的餐飲單位進行了全面的排查,制定了臨汾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環境問題清單,建立了大氣污染防治作戰室,將1148戶安裝進度進行掛圖作戰,建立了局長、副局長、監管科長、監管人員分級負責的四級網格監管體系,做到了主要工作有人抓、具體工作有人干、信息溝通有人報;直面問題,加班加點,定崗定責,全體執法人員參與此項工作,挨家挨戶發放“通知”、通告”進行宣傳,蹲守在餐飲單位督促安裝。
截至2017年4月30日,我市155平方公里規劃區范圍內共安裝1148戶,完成率100%。全市各縣(市、區)中產生油煙的餐飲單位,安裝油煙凈化裝置全部也達到100%。
投入的精力是巨大的,繼而得到的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正如居住在福利巷的王巖說,以往夏天的夜間,走在福利巷如同走在“煙霧繚繞的仙境”,不但四處環繞著烤肉的煙熏味,還有令人煩躁的喧鬧聲。
如今漫步在鼓樓南大街上,沿途的綠地、極富臨汾地域特色的街頭雕塑都讓整個城市顯得文化味十足,街道干凈了、空氣清新了、喧鬧聲也不見了,深深地吸上一口氣,得到的是滿滿的幸福感。
記者蘇亞兵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