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質量持續穩定好轉、道路交通秩序穩步提升、成功創建省級園林城市……2014年,我市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因“環境提升年”活動持續深入地開展有了很大的提升。
環境質量邁上新臺階
“環境提升年”作為2014年我市深入開展“四個年”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市重點在“提升”上做文章。圍繞群眾關注的突出問題,各縣(市、區)和市直有關職能部門抓住環境整治的薄弱環節,下工夫抓好大氣環境、水體質量、城鄉清潔、生態治理、交通秩序“五大提升工程”,全力推動城鄉面貌大改變、環境質量上臺階,努力使我市經濟和環境競爭力同步提升。
大氣環境持續改善。全年市(區)二級以上天數為240天,同比增加73天,其中一級天數為41天,同比增加23天。PM10濃度為0.094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1%;PM2.5濃度為0.063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9%。各縣(市、區)二級以上天數均達到300天以上。我市空氣質量持續穩定好轉,在全省排名第二。
水環境質量安全穩定。汾河臨汾段出境斷面(上平望斷面)與入境斷面(王莊橋南斷面)相比,主要污染物濃度化學需氧量下降了16.7%,氨氮下降了43.49%。曲沃、翼城、古縣、安澤、蒲縣和大寧6縣出境斷面水質考核的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兩項指標達標率均達到100%。全市主要河流地表水水質持續改善,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穩定在100%。
城鄉環境面貌明顯改觀。據不完全統計,活動開展以來,全市新購置配備垃圾清運、壓縮、保潔車輛560余輛,更新果皮箱、垃圾桶等環衛設施1880余處,出動各種車輛6700余臺次,人員19000余人次,共清理垃圾93萬余方,清理垃圾死角6500余個,清理違規攤點1萬余個/次,臨街牌匾28500余塊,整改美化臨街工地圍欄625處。
生態治理效果逐步凸顯。全市住建、園林、林業部門結合創建省級園林城市,重點實施了“1333”工程。其中,建設一條生態帶(百里汾河生態經濟帶),新增綠化面積18萬平方米;建設三個綜合生態公園,新增綠化面積43.6萬平方米;開展三項提質工程(公園綠地、道路綠化和自建綠地),實施三項整治活動(公共綠地、自建綠地和黃土裸露)。截至2014年年底,我市共完成“兩山”(東西兩山)造林22.84萬畝,“兩網”(水路兩網)綠化1.2萬畝,“兩林”(干鮮兩林)富民18.57萬畝,“兩區”(工礦景區)增綠2萬畝。
道路交通秩序穩步提升。全市共清掃路面1534公里,疏通涵洞152道,整修路肩1412公里,安裝護墩1792個,安裝護柱1860個,安裝標志牌126塊,修整標線367公里,清理排水溝749公里,全面優化了群眾出行環境。全市交警累計出動警力76000人次,警車360余輛,清理擺攤設點違法占道660余起,查獲影響道路安全的各類交通違法行為14萬余起,查扣非法營運三輪車375輛,其他違法行為79619起。
保護環境成為新常態
加強組織領導抓保障。全市“環境提升年”活動動員大會以來,市領導組定期召開協調會和辦公室碰頭會,聽取五個專項工作組匯報,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協調、督促,對下階段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全年共召開動員大會、堯都區現場會和曲沃現場會3次大規模會議;召開8次領導組會議,11次辦公室會議,進行部門協調,督促聯合整治,市區道路二次揚塵污染、建筑施工工地揚塵污染、城區周邊垃圾堆放、市區及城郊冬季燃煤污染、市區夜市明火燒烤、城市交通擁堵等一批老大難問題得到初步解決。
廣泛宣傳教育強引導。為動員全民全社會共同參與活動,成立了專門的宣傳組,在《臨汾日報》、臨汾電視臺開設專欄。據不完全統計,全年共在市級媒體播發、刊登“環境提升年”活動報道178篇(條);國家級平面媒體刊登報道4篇,省級7篇;人民網、新華網、黃河網等網絡媒體273條。共印制發放環境提升年活動宣傳手冊、宣傳單近7萬余份;舉辦各類活動近50場次;出動宣傳車輛近200臺次,在全市范圍內營造了濃厚的活動氛圍。
狠抓工程實施求突破。“環境提升年”活動5個專項工程組按照活動實施方案的要求,分別確定了重點工程項目并認真組織實施。在大氣環境提升工程方面,制定了全市大氣污染防治2014年行動計劃,開展冬病夏治專項行動,組織實施工業企業污染治理、煤煙污染治理、建筑施工工地揚塵治理、道路揚塵治理、機動車污染治理和油氣治理“六大工程”,特別是建筑施工工地揚塵治理和整治夜市燒烤等工作實現歷史性突破。在水體質量提升工程方面,組織實施了飲用水源地保護、地表水水質改善、工業水污染防治和農村水環境保護四方面工程。在城鄉清潔提升工程方面,狠抓鄉村清潔、道路清掃保潔、垃圾收集清運、設施建設管理和擺攤設點規范5方面工作,覆蓋面大、效果明顯。在生態治理提升工程方面,結合創建省級園林城市,市區重點實施“12881”工程,各縣(市、區)重點實施“1333”工程。在交通秩序提升工程方面,交通部門開展了“交通路政管理提升年”活動,組織實施“路域環境大整治”,加強公路路面和設施的維修力度,強化環城公路日常養護。公安交警部門狠抓聲屏報網“四位一體”宣傳、“四定一包”機制深化、整改隱患排查、“六類重點車輛”嚴管、貨車及三輪車輛嚴控和公路交通安全防控體系建設6方面工作,有力地提升了道路交通環境。
注重典型引路促帶動。“環境提升年”活動開展以來,各縣(市、區)嚴格按照實施方案要求,緊密結合自身實際,有針對性地采取多種有效措施,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工作亮點。堯都區和臨汾開發區在建筑施工工地管理上,創新建筑施工工地管理,提出“5個100%”的標準要求,得到省環保廳充分肯定;曲沃縣對渣土運輸車輛進行箱式改造,古縣推行車上抑塵、底盤沖洗和緩沖區清洗“三部曲”,效果顯著;霍州市強化對拉煤運輸車輛監管,抑制拉煤車拋灑揚塵。根據活動進展,及時總結經驗,先后在堯都區、曲沃縣召開“環境提升年”活動現場推進會,推廣有關縣(市、區)的經驗做法,通過典型引路、整體推進的方法,確保活動扎實開展。記者李衛紅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