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襄汾縣出臺《推進社區網格化管理實施方案》。落實了63萬余元的社區建設財政資金;實現了對縣城3867個門店、122個單位、15所學校、7個醫院的網格全覆蓋;組建了68支在職黨員志愿者隊伍。目前已完成20225戶居民的全員人口信息的錄入工作及地理信息錄入工作。革新,如雨后春筍,遍地開花。
統一思想 抓好“三有”建設
3月初,襄汾縣組織部、民政局等5個部門的相關人員,遠赴內蒙古就社區管理的理念、方法進行了參觀學習。然后,將先進的理念和方法與本縣實際情況相結合,出臺了《推進社區網格化管理實施方案》,并下發了《推進社區網格化管理行動領導組及成員單位責任分工的通知》,對社區網格化工作的開展進行了科學規劃,周密部署,對成員單位進行了責任分工,明確了職責。
落實了63萬余元的社區建設財政資金,用于社區工作人員報酬和辦公活動,實現了有錢辦事;6個社區選舉產生了84名社區“兩委”班子,選聘了30名專職網格員,并配備了網格管理3G移動終端手機,開展門牌號編寫、信息采集、入戶走訪、日常巡查工作,實現了有人管事;襄汾縣將縣原法院的辦公場所調整為社區的辦公場所,實現了有場所議事。有錢辦事、有人管事、有場議事,“三有”建設規范化,邁入了新臺階。
搭建平臺 科學劃分網格
襄汾縣以“技術支撐、系統指揮、精確高效、資源共享、服務居民”為目標,今年投資520余萬元建設了覆蓋全縣范圍的社區綜合信息管理平臺,黨建信息、駐地單位信息、行政管理、社會事務、便民服務信息采集錄入正在緊張有序進行。
對每個社區的街巷、道路、樓院、門店、單位、進行了摸底登記,編制門牌號,繪制出了網格平面示意圖,6個社區共劃分為59個網格,其中“街巷型”網格39個、“樓院型”網格19個、“單位型”網格1個。同時,對網格內的黨員進行了摸底建檔;向18個單位征求意見,設計出了居民信息采集卡,并提出了構建“五位一體”的社區管理模式,即社區管理委員會——社區居委會——社區網格——網格樓院——樓院單元管理體系。目前,單元網格公示牌小樣已經形成,成型后將在社區醒目位置予以公示。
創新管理 加強社區黨建
襄汾縣實行了《機關、事業單位在職黨員到居住地社區報到制度》,堅持“8小時之內工作在單位,8小時之外奉獻在社區”的原則,促進在職黨員以社區黨組織為依托亮身份、樹形象、作表率,進一步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構建機關、事業單位黨建和社區黨建的相互聯動的黨建格局。
在日常管理方面,實行“一證四卡”制度,“一證”,即在職黨員報到證;“四卡”,即在職黨員信息卡、服務承諾卡、活動寫實登記卡、評議情況反饋卡,對在職黨員進行科學管理。建立定期聯系制度,每半年機關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進行對接,了解掌握本單位在職黨員參與社區活動的情況。要求單位黨組織在對黨員進行民主評議、評先選優、提拔任用時,要主動征求社區黨組織意見。目前,1456名機關事業單位在職黨員已經全部到社區報到,共組建了68支在職黨員志愿者隊伍。
在明確職責方面,將在職黨員服務社區的主要職責劃分為“八大員”(政策法規宣傳員、社區發展參議員、文明建設示范員、公益事業促進員、困難群體幫扶員、科教文體普及員、溝通聯絡信息員、社區穩定安全員),在此基礎上又細化為黨建工作指導崗、政策法規宣傳崗等12個具體崗位,并明確了每個崗位的具體職責,要求到社區報到的在職黨員至少認領1-2個崗位并作出具體承諾,為在職黨員在社區內發揮作用明確了方向。
路其修遠,上下探索。襄汾縣將逐步整合教育、醫療、養老、物業、門店、居民生活服務等資源,為居民提供多元化、精細化、個性化的全方位服務,實現職責明確、管理精細、資源共享、渠道暢通、服務高效的社會服務網格化管理基本功能,為平安、和諧、幸福社區建設不懈努力。
(通訊員 尉振龍 侯欣)
責任編輯: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