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子酒莊地下酒窖。
特色農業增效引領農民增收
溝壑縱橫的鄉寧縣立地條件差,農業基礎薄弱。受靠煤掙錢快觀念影響,長期以來老百姓總是不愿意脫離煤炭。如何讓農民痛下決心徹底轉變觀念,擺脫煤炭,尋找新的致富門路?
近年來,該縣縣委、縣政府態度堅決,步伐堅定,結合全縣土地資源豐富、自然氣候特點,堅持“核桃產業主導、若干特色并進”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思路,引導農民大力發展山區特色農業,使農業和農村經濟取得長足發展。一是政策撬動。全面整合支農資金,加大財政扶農力度,特別是對核桃產業從資金、技術、服務等方面全方位扶持。三年來,涉農資金投入上達到了5個多億。去年財政投入“三農”資金達3.18億元。今年繼續堅持狠抓核桃主導產業發展不動搖,秋季全面完成2萬畝栽植任務,總數達到12萬畝。蘋果、花椒、葡萄、翅果等其他特色產業發展質量不斷提升,琪爾康、戎子酒莊、雙鳳祥、棗園白色農業試驗園等一批龍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全縣農業呈現出了區域規模化、集中特色化的態勢,逐步發展形成了以棗嶺鄉譚坪垣為主的3萬畝蘋果基地和3萬畝花椒基地,以昌寧鎮東廒村為中心的4000畝葡萄基地,以東南部石山森林區為主8萬畝的核桃基地,以棗嶺、尉莊、西交口、西坡、關王廟5鄉鎮19村為主的3萬畝翅果油樹基地。與此同時,扎實開展“農業科技促進年”活動,大力實施農民科技培訓工程。二是龍頭帶動。用工業化理念謀劃現代農業,大力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模式快速發展壯大,戎子葡萄酒去年10月成功上市銷售,琪爾康翅果油暢銷北京、上海等高端市場,雙鳳祥核桃高標準推進,棗園白色農業前景看好,農業產業化邁出了新步伐。去年5月18日,省委書記袁純清視察該縣嶺上核桃基地和戎子酒莊后,對鄉寧加快農業產業化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做大產業、做強產品的希望和要求。三是農民主動。通過產業引導、訂單培養、需求培訓等方式,不斷提升廣大農民創業致富的能力。目前,全縣已形成核桃專業村18個、蘋果專業村14個、花椒專業村6個,“一村一品”取得新成效。全面落實上級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三農”工作的基礎在夯實、水平在提升,林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名列全市第一,糧食總產量保持平穩增長,今年夏糧喜獲豐收,產量超過4萬噸。
煤炭產業優化提升經濟實力
鄉寧是全國三大優質主焦煤基地之一,全國首批100個重點產煤縣之一,素有“煤鄉”之稱,是典型的資源依賴型縣份,離開煤炭求發展,實屬本末倒置。鄉寧立足實際,想方設法用好煤炭資源,圍繞“煤”布局,積極采取“吃干榨盡”增長方式,持續推進縣域經濟社會高速運行。
近年來,該縣堅持按照“依靠煤、延伸煤、超越煤”的思路,地下地上齊抓,煤與非煤并舉,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一是著力提升煤炭產業。穩步推進煤礦企業兼并重組整合,全力加快整合后主體礦井改擴建步伐。目前,新整合的29個板塊中,直接提能的礦井3座,批準開工建設的礦井20座,華寧300萬噸、燕家河60萬噸等大型礦井項目開工建設。按照生產集約化、安全長效化、裝備智能化、地面園林化、布局園區化的“五化”標準,全力打造全面安全、本質安全、持久安全的現代化礦井,煤炭行業規模化、機械化、清潔化、高效化水平全面提高。二是傾力打造循環產業。按照“突出特色、產業完整、功能齊全”的總體要求,把資金、土地等生產要素向園區傾斜和集中,加快西坡、張馬、光華三個工業園區基礎建設。引導煤化企業循環發展,現有焦化企業均由過去的單一煉焦轉變為焦化并重,產值和效益明顯好轉,4個60萬噸焦化廠積極引進吸收前沿技術,延伸化產等下游產業鏈,洗煤產業正在籌劃關小上大、整合重組,提高規模效益,煤炭延伸產品附加值穩步提升。三是致力培植新興產業。通過政策引領、干部包聯、會議推動、典型帶動等強有力的措施,對內留“煤老板”的資金,對外引項目、引資金、引技術、引人才,培育發展新興產業。落實“內留外引”20條優惠政策,給率先轉型的兩家企業兌現扶持資金4200余萬元,云丘山旅游、戎子酒莊等一批新興非煤產業項目快速壯大,新興產業逐漸成為縣域發展新的經濟增長亮點,產業轉型后勁持續增強。
轉型產業遞興增添發展活力
對于煤炭大縣而言,縣域經濟短時期內依然是煤炭財政,但是從長遠考慮,資源依賴性縣份必須積極謀求轉變,加快轉型,促進多面開花,面對市場考驗,才能游刃有余。鄉寧堅持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的思路,在推進煤炭企業優化升級的同時,積極支持轉型產業發展,一批非煤產業落地生根,縣域經濟逐步實現了由一柱擎天到多元支撐的轉變。
鄉寧縣委、縣政府立足實際,放眼轉型,及時出臺了“內留外引”政策,鼓勵在煤企兼并重組中,退出煤炭產業的煤老板發展非煤產業。“內留”,就是要留住這次煤礦改制后煤企退出煤炭行業的豐厚資金,讓他們在鄉寧二次創業。“外引”,就是要用優惠政策、優厚條件和優越的環境,吸引外面的項目、人才、技術和資金到鄉寧落地生根、興業發展,促進鄉寧負重轉型,綠色崛起。
在政府的引導和“內留外引”的政策激勵下,張連水、張文泉、李進才等12名民營企業家積極響應,目前向非煤產業投資已超過20億元。隆水集團投資開發的云丘山旅游項目,5年投入5億元,施工項目達286處。項目建設以來,聘請著名文化旅游專家來云丘山考察論證,與文化名人合作成立了中和文化研究協會,走訪民間文化傳人百余位,挖掘整理中和文化資料5萬多字。如今,210平方公里的云丘山景區已被列入國家AAAA級旅游風景區,中和文化習俗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已成功舉辦了三屆華夏·鄉寧云丘山中和文化節和兩屆云丘山紅葉文化旅游節,極大地提升了云丘山旅游風景區的知名度。按照總體規劃,項目完成后能直接提供6000個就業崗位,帶來可觀的經濟社會效益。
鄉寧縣永昌源集團加快拓展企業經營領域,進軍非煤產業。2007年,永昌源集團以戎子故里為基地,經過反復考察、論證,建起了具有黃土高原和民族特色的戎子酒莊,經過幾年的長足發展,成為全縣農業產業化的一個龍頭企業,實現了自身的華麗轉身。如今,已經投入資金5億多元,葡萄園種植已經覆蓋到周邊8個村委的18個自然村,有504戶農民直接參與葡萄種植,完全達產后,戎子酒莊的葡萄園將發展到1萬畝,年總產值可達3.5億元,實現利稅8000余萬元。
縣委、縣政府通過“內留外引”的招商政策還催生了通洋紫陶、隆水集團翅果油系列化妝品、雙鳳祥核桃等產業異軍突起,全縣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逐步走上了多元化發展道路。
【責任編輯: 高卓然】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