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精神衛生中心劉霖主任為患者號脈問診
臨汾新聞網訊“洪洞‘星期天醫生’專家工作室的成立,真是我們的福音。我要為專家們點贊,他們急患者之所急,利用周末休息時間為我們服務,真的將醫者仁心體現得淋漓盡致。”王阿姨被確診為干燥綜合征,本想去上級醫院治療,在洪洞縣人民醫院公眾號上看到專家周末坐診的信息后,便于7月22日上午來到“星期天醫生”、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風濕免疫科王彩虹教授專家工作室就診。
王彩虹教授的耐心講解、詳細問診以及專業的治療方案,讓王阿姨欣喜不已,她高興地說:“風濕免疫疾病是一個需要長期復診的疾病,若去外地就醫,在經濟上、精力上都是挑戰,以后復診都在‘家門口’,真的是省錢又方便。”
自《“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發布以來,洪洞縣委、縣政府便以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強弱項、補短板,筑牢“網底”,讓百姓就近享受優質醫療服務“紅利”漸次釋放。“星期天醫生”是洪洞縣深入推進“健康中國·洪洞行動”的又一重大舉措。
5月27日實施“星期天醫生”專家工作室以來,借助洪洞籍在外醫學專家學者及其他醫學尖端人才資源優勢,共建立“星期天醫生”專家工作室6個,引進12位洪洞籍國內知名專家,專家們通過坐診、查房、手術指導、遠程會診、管理咨詢等方式回鄉支持醫院建設,著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彌補技術空白
把先進醫療技術送到基層
27歲的劉芳(化名),從2016年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癥后,因長期使用抗精神病藥物,出現精神萎靡不振、反應遲鈍、泌乳素水平增高、月經失調、腹性肥胖、木僵、表情呆板、心律不齊、嗜睡、內分泌失調等一系列癥狀,這些癥狀讓劉芳痛苦不堪。
“這樣的事例在臨床上并不少見。”西醫的處理辦法比較單一,雖經過對癥治療患者的精神狀況能達到有效控制,但在回歸家庭后,家屬大多無法及時督促患者按時服藥,不能嚴格對患者的精神狀態、飲食、作息做出判斷,或對藥物帶來的諸多不良反應進行有效處置。這令洪洞縣人民醫院精神科主任范英豪很是苦惱。
山西省精神衛生中心主任劉霖,以“星期天醫生”專家工作室為紐帶,每周六在該院進行常態化坐診,從教學查房、會診,到組織學術講座和培訓,協助科室開展新技術、新項目,鼓勵加強精神專科中醫建設,發揮中醫藥防治精神疾病的優勢,推廣中醫藥心理調攝特色技術方法,不斷提升醫院醫療和護理技術水平。
“中醫中藥主要是通過‘辨證論治’的方式來調節人格陰陽平衡,改善臟腑功能,從而消除抑郁帶來的身體與心理癥狀。”在7月15日的教學查房中,劉霖主任帶領精神科醫務團隊共同對劉芳進行了床前病例討論,詳細了解治療進展,針對有關病癥,提出了建設性的指導方案。
劉霖結合劉芳病情給其開具中藥進行調理,并現場教授該科室醫生中醫按摩手法及技巧,結合針灸、健身操等中醫適應手法為她進行治療,不僅沒有副作用、依賴性,而且見效迅速,從而解決精神科西醫學臨床治療的瓶頸。
發揮“傳幫帶”作用
助力醫療同質化發展
“星期天醫生”專家工作室成立后,專家們還與相關科室進行結對幫扶,采取師帶徒、遠程診療、質量審查等方式,在較短時間內提高縣鄉兩級本土人才職業素質。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腎內科主任李靜和洪洞縣人民醫院腎內科醫生王保平便是這些“師徒”中的一對,這對師徒配合默契,成功讓不少治療難度頗大的腎病患者得到很好的治療,為重癥患者找回活下去的勇氣,廣受患者及家屬的好評。
患者張某,雙下肢浮腫一年余,于2022年12月底入住洪洞縣人民醫院腎內科,被診斷為“腎病綜合征”。“腎病綜合征本身并不危險,但大量蛋白尿是致命的并發癥。”當時患者尿蛋白定量一直保持在6克以上,雖經多次調整治療方案,24小時尿蛋白定量卻沒有明顯減少,患者特別焦慮,想去省級醫院進一步治療。恰逢“星期天醫生”專家工作室邀請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腎內科主任李靜到院坐診,李靜主任為其進一步優化診療方案,對副作用的預防提前下手,使張某病癥得到有效緩解。
“‘星期天醫生’讓我們的救命錢花在‘刀刃’上,現在看病方便舒心,特別感謝縣委、縣政府,縣醫療集團為老百姓辦了實事。”張某高興地說。
“專家每周來醫院坐診、查房,討論疑難病例,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學習機會,提升了我們的業務水平,開拓了診治思路,非常難得。”王保平表示,一定會珍惜每一次機會,不斷提升醫療技術,更好地為百姓服務。
攻克技術“壁壘”
讓危重癥患者第一時間得到救治
“現在我能好好地坐在這里,是省里和縣里的醫生聯合把我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康復出院的郭女士回想起兩個月前的事,仍心有余悸、難掩激動。
5月30日下午五時左右,55歲的郭女士突然感覺頭暈、頭部脹痛,休息4個小時后仍不見好轉,家人趕緊撥打了120急救電話,送到洪洞縣人民醫院診治,急診頭顱CT檢查提示: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考慮動脈瘤破裂。
“如果把頭部的血管想象成水管,顱內動脈瘤就像薄弱管壁上鼓起的包,在血流的沖擊下隨時有爆裂的危險”。
洪洞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管醫生高增輝介紹,動脈瘤一旦破裂,幾分鐘內會導致不同程度的腦實質損害和各種并發癥,具有極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因此,被稱為顱內“炸彈”。
為進一步確診,在對郭女士進行全腦血管造影后,發現是左側頸內動脈前交通動脈瘤破裂,需要立即實施介入手術,解除她顱內的“炸彈”,因手術涉及到雙側腦供血,手術難度較大,深知病情的嚴重性,高增輝立即將這一緊急情況匯報給山西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任少華并進行會診。
經與郭女士及家屬溝通后,完善各項術前檢查,在該院神經外科醫護人員的協助下,第二天一早任少華給郭女士實施“左側頸內動脈前交通動脈瘤栓塞術”。經過兩個半小時的介入手術,郭女士顱內的“炸彈”被成功拆除,現已康復出院。
“星期天醫生”將快速診斷、省縣聯合救治患者的模式和“硬核”技術帶到洪洞,實現了對口支援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助力洪洞縣人民醫院腦血管介入診療技術邁上新臺階。
洪洞縣借助“星期天醫生”技術團隊、學科團隊和管理團隊的下沉,進一步提升全縣醫療技術整體水平,快速提升全縣醫療服務能力。如今,一個更加科學、普惠、便民、高效的醫療衛生環境秩序正在加快形成,一條具有洪洞特色的縣域醫療中心建設之路在槐鄉落地生根。
記者 閆晏宏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