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生社團本是大學生按照興趣愛好組成的團體,但很多大學生對現在的學生社團怨言頗多,認為社團官僚味很重,大學生們講述的一些故事簡直就是學生社團版的 “官場現形記”。“怎么這個只比我高一屆的科創協會會長,架子比校長還大啊!”濟南某高校記者團記者如是描述。(《中國青年報》7月27日)
對此,有論者分析,認為一是“官本位”思想影響深遠,大學生也不能免俗;再者,學校管理體制存在“官僚化”現象;社團成員的維權意識也不夠,不能有效約束社團干部。不過,如此全面精到的分析,用以說明任何一個群體的官僚化似乎都可以,并不能說清高校社團必然如此變異的內在驅動。在我看來,社團官場化不過是官本位下的一個怪蛋,祛除社團官場化不能止于指責官本位。
社會風氣影響和傳染到校園很正常,任何時候、任何國家都不例外。區別可能只在程度深淺上,有時是歐風美雨主動襲來,有時則是學校當局積極接受、吸納。官場文化也是如此。很多時候,一些學校甚至特意引進官場上的一些東西,作為學生將來走上社會的預習和訓練。比如一些干部學校、一些管理專業等,大抵如此。而事實上,這些官場文化,或者叫政治訓練,未必都受到負面評價。很多當年在學校就表現出很強的組織能力的學生,后來在政界、商界確實都成了風云人物。此種現實效應傳導回校園,自然會推波助瀾。
可見,一味譴責官本位并無助于祛除大學校園里的社團官場化。充其量,是在罵糊涂街而已。講求左右秩序、上下差等的“官本位”,在中國已有幾千年了,雖代有更易,卻還在不斷發展,悲觀一點講,完全在大學校園里消除官本位影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不是一件短時期就能做到的事。我們不能一邊罵著官本位,一邊卻依然趨附和忙碌于迎迓侍候、謙卑溫順。或者說,我們也不能聽任社會上的官場文化通行,而要求大學校園完全與之絕緣、生活在無限純凈的環境之中。
大學生干部越來越像社會上的官了,問題不是出在大學生身上,而是出在那些官身上,出在社會上無孔不入且愈演愈烈的官本位上。“源”既已異化,僅僅指責“流”的邯鄲學步,未免有失公平。至于說大學生干部在學校派頭大,可能會使其進入社會后“派頭大”,同樣不過是一種過度想象。只要稍稍在真正的官場上走兩小步,自然會知道大學里的那點丘壑,比起社會上的山川之險來,差得太遠。也因此,除了大學積極引導學生不使其過分官僚化外,根本之策仍在于從源頭抓起,逐步改變現實世界的官文化、官本位,培育一種積極、健康、有秩序但不講差等的政治文化。(中國青年報 胡印斌)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李甲】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
上一篇: 只關注縣委書記地位有失傳播專業水準
下一篇: 替套牌車公安局長寫份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