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陶寺遺址博物館在襄汾縣正式開館,對全市、全省乃至于全國來說,可謂一件盛事。每天,特別是周末,博物館參觀異常火熱,排隊購買文創產品更是人流如潮。“文博熱”的背后,彰顯出的是越來越火的“文化熱”。
我市文化旅游資源豐富,僅以陶寺遺址博物館為例,這座承載著悠久歷史與燦爛文明的殿堂中,共展出陶寺出土的陶器、玉器等文物230件(套),完整全面展示了距今4300年至3900年陶寺文化的考古發掘與研究成果。陶寺遺址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中重要的都邑性遺址之一,就地建設博物館,可以更好地讓考古遺產發揮作用,讓更多人能夠看到文物、了解文物、愛上文物。
近年來,“文博熱”在我市持續升溫,各地博物館在節假日都會迎來大量觀眾。許多市民在周末選擇“博物館一日游”,“博物館里過大年”成為新民俗,“跟著悟空游臨汾”中大量游客更是將當地博物館作為旅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站。乘著文旅融合的春風,各地博物館競相尋“變”思“活”,豐富的數字化表達形式和文創產品,不僅帶“活”了文物展品,而且帶“火”了博物館。與此同時,“文博熱”現象持續升溫,有效帶動了文博場所周邊地區商業、餐飲、住宿等行業的發展,這些文博場所正在成為新的文化旅游“流量”入口。當我們真正認識到文化遺產的價值,并加大保護開發力度,那當地以文化賦能的各項事業將會發展得更好。
文化體驗熱度不減、文創產品熱銷走俏,為一座博物館奔赴一座城,這是怎樣的文化體驗?在臨汾市博物館,通過遠古足跡、最早中國、晉霸春秋、千秋平陽四大板塊,能夠生動直觀地完整感受整個人類社會的文明進程;在陶寺遺址博物館,可以運用最新科技智能領略距今4300年至3900年陶寺文化的考古發掘與研究成果;在晉國博物館,能夠聆聽晉國六百余年的歷史和三千載晉文化的傳承;在鐵佛寺博物館,看佛教文化、賞古建筑文化、鑒鑄鐵文化、體驗非遺活態傳承技藝,更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博物館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一件件文物承載著千百年的歷史滄桑,抽象、模糊的歷史因其變得具體生動。回溯歷史,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當越來越多的人把參觀博物館當成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讓博物館成為大家心心念念的“網紅打卡地”,在文化自覺中守正創新,文化自信洋溢臉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將呈現出一派強大的生命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寫就新注腳。(錫 剛)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