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春回大地,大規模的植樹節活動又在全國各地展開。
植樹節期間多植些樹,既是本義也是應有之舉。然而,現實中,有的地方滿足于植樹節前動員一下,植樹節時突擊一下,植樹節后總結一下,年年栽樹不見樹,歲歲插柳不見蔭”。
究其原因,是忘了植樹節“傳播綠色發展理念,引導全民樹立生態環境保護意識”這一初心。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這是許多地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的口號。不注重生態保護所遭受的懲罰,對于中國人來說并不陌生。過去有黃土高原,讓母親河“一碗河水半碗沙”,洪澇不斷,百姓苦不堪言;如今霧霾、沙塵暴、雪凝凍、暖冬等異常天氣,無不與生態環境被破壞有關。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
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倘若青山都沒了,柴燒盡了怎么辦?植樹節不只是植幾棵樹而已,更重要的是要讓全民參與并思考綠色發展理念的重要性,明白以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去引領綠色發展,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決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決不以犧牲后代人的利益為代價換取當代人的富足。因此,要堅守植樹節初心,讓綠色發展理念厚植于心,守住綠水青山。只有把綠水青山作為核心競爭力,更加重視生態環境這一生產力要素,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才能讓發展給人們帶來更多的獲得感。高國春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