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剛剛過去的一周,最吸引人眼球的應該是“電梯”二字。5天時間內,全國發生了4起電梯安全事故,造成3人死亡。
從湖北荊州某商場的“電梯吃人”視頻,到浙江杭州一女子被卡電梯慘死的現場……不斷上演的電梯驚魂事件,帶給人們的除了對生命脆弱的感嘆之外,更多的是震驚、憤怒與不安。因為,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在更多的高層住宅及大型商場超市,電梯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和社會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運乘工具。可就在我們享用電梯帶來的方便與快捷的同時,誰會想到,電梯的背后還有一雙隱形的“殺手”。在悲劇帶來的負面影響下,許多人在乘坐電梯時變得誠惶誠恐,微信圈里,各式各樣的乘坐電梯“大神”被微友中廣為熱傳。
據了解,電梯安全保障鏈條有四個環節——生產、安裝、維保、監督,而我國目前多數電梯事故問題都出在維保上。有統計結果稱,80%電梯故障均與維保有關。電梯應當至少每15日進行一次清潔、潤滑、調整和檢查”,這是國家規定。而事實上,并沒有多少電梯使用單位嚴格執行。一些小區、商場和物業不重視電梯安全,維護保養電梯要么“偷工減料”,要么找一些沒有資質的維保單位,加上一些電梯管理員是外行,對維保單位缺乏有效監督,這些都為事故發生埋下了隱患。
事故發生后,國家質檢總局緊急部署全國各地逐臺檢查自動扶梯。連日來,我市質監部門也行動起來,結合今年開展的“電梯安全大會戰”工作,對電梯安全工作進行了再次安排部署,烈日炎炎下,執法人員奔波于各大商場超市及小區,檢查電梯使用、保養等情況,嚴把電梯安全關。
每一次安全事故都無比沉重,安全的代價更是無比慘痛,我們在調查事故原因并嚴厲追責的同時,更多的是需要引起反思。電梯作為特種設備,無論是生產、管理還是維保、檢測單位,都應該懷著對生命的敬畏之心,盡職盡責,防患未然。須知道,人們需要的不是事故發生后的“妥善處理”,而是將用心體現在日常的點滴工作之中。
防患于未然,電梯安全,須警鐘長鳴!(曉琳)
責任編輯: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