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記者在江西高安跟蹤調查一年發現,當地不少病死豬被豬販子長期收購,有些病死豬甚至攜帶A類烈性傳染病口蹄疫。僅當地一家屠宰場的病死豬肉,就銷往廣東、湖南、重慶、河南、安徽、江蘇、山東等7省市,年銷售額2000多萬元。農業部對此高度重視,已派出督導組赴江西與江西省農業廳等相關部門開展現場調查。(12月28日新華網)11111111有關病死豬的新聞早已算不得新鮮。在食品安全極度敏感,各級政府加大查處力度的今天,江西高安等地的病死豬“產購銷”仍舊如此猖獗,實在令人憤慨。我們嚴厲譴責那些眼紅心黑的不法商販,更要追問:監管去哪兒了?據媒體披露,今年9月份江西日報社旗下的《贛商》雜志曾刊發過兩篇文章,一篇是《江西:責任落到實處,筑牢“放心肉”工程》,另一篇是《江西高安:放心肉”工程鄉鎮全覆蓋》。頗具諷刺意味的是,恰恰就是這個被譽為“江西省生豬定點屠宰監管工作監管典范”的高安,名列此次被曝屠宰銷售病死豬肉的三縣市之首。如此看來,所謂的“監管典范”不過是欺瞞老百姓的幌子罷了。
監管部門本應守護著食品安全的底線,然而據央視節目披露,當地病死豬收購、屠宰已成“公開的秘密”,部分披著合法外衣的屠宰場非法屠宰長達五六年乃至更久。在一個病死豬收購現場,畜牧獸醫、動物衛生監督所等部門的工作人員難覓蹤影。倘若就此認為不法商販狡詐,不法勾當過于隱蔽的話,那么某屠宰場場主的一番話則一語道破了天機:只要把公安搞定了,你什么事都沒有。上面有什么行動他會通知你?!辈还苁且庠陟乓?,抑或是不經意間的流露,這句話都說明監管不曾走遠,它只是隱匿于不法行為的背后,與被監管方聯手玩起了坑人的“貓鼠游戲”。
這也就難怪為何那些不法商販會有恃無恐。
12月27日,高安市所屬的宜春市回應稱,已在全市迅速展開集中整治。此類事后的“迅速”儼然成為一種飽受詬病的常態,依然無法掩飾監管失位之責。
監管一旦淪為幌子,食品安全與消費者的生命安全勢必會被視如兒戲。面對沆瀣一氣的監管花招,受欺瞞的法律即便再嚴厲也會無可奈何。如今不懈地追問監管,意在追責。江西宜春市政府新聞辦29日即發布消息稱,該市下轄的高安市對在私屠濫宰和病死豬肉非法交易監管中負有主要責任的8名官員予以免職,控制涉案人員12人。當然,追責之意,既在于懲治不法,更在于警示監管。
文/孫宗林
責任編輯:付基恒
上一篇: 討薪,何時不再成為年關之痛
下一篇: 保護網絡個人信息安全亟待法規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