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然,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老年人作為弱勢群體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但在現實生活中,“敬老愛老”的背后卻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從社會層面而言,借助重陽節倡導尊老、敬老新風尚是件大好事。然而,有的單位說多做少“走馬觀花”,有的過分炒作“應景文章”,弄得老人們很不自在。從家庭層面來看,由于種種原因,大多數的子女沒時間陪伴老人。每逢節假日,舉家旅游、走親訪友、同學聚會……安排的滿滿當當,卻很少會將陪父母過節列入日程。難怪有老人感慨地說,雖然現在自己吃穿不愁,孩子也定期給贍養費,但還是總覺得心里空空的。尤其是到了節假日,總是外面熱鬧異常,家里卻冷冷清清,一家人就只有老兩口默默地吃著飯,感覺很不是滋味。可見,老人們十分渴望得到心靈的慰藉和生活的溫暖。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尊重老年人應從點點滴滴的細微處著手,從朝朝暮暮的日常生活做起,大力弘揚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優良傳統,增強全社會的老齡意識和敬老意識,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關心老人,愛護老人,了解他們的生活所需、內心世界,消除他們的孤獨感、寂寞感,提升生命的質量,從而讓老年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安度美好的桑榆晚景。這豈不比“老人節”送送小禮品,或者 “待到重陽送祝福”要強許多?
(臨汾新聞網 邱睿)
【責任編輯: 邱睿】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