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節能”作為一個口號由國務院提出,已經不是首次。在全國開展全民節能行動中,列入了空調溫度、節能燈、購物袋、節約習慣等生活瑣事,透射出資源利用的新思路:強力倡導“全民動員,節能減排”,將節能演變成一種自覺自愿的行動,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也許有人會質疑:節能減排主要是高能耗、高污染企業等“大單位”的事,小小普通百姓能起多大作用?
還是讓我們用事實說話吧:以節電為例,有人算過一筆賬,如果用10瓦的節能燈取代亮度相近的60瓦的白熾燈,以全國推廣使用12億只,每只節能燈每天工作4小時計算,每年節省的電量相當于三峽電站全年的發電量。
這么驚人的數字,竟緣于一只小小的燈泡。然而,我們的生活中可以節約的能源遠遠不止一只節能燈:中國節能認證中心在調查后發現,我國城市家庭平均待機能耗已經占到了家庭總能耗的10%左右。長時間不使用電器時,可以拔掉插頭;高溫天氣使用空調,晚上睡眠或者休息的時候,將空調設置到睡眠狀態,可達到節能20%以上的效果,出門前3分鐘關空調,每臺每年可節電約5度;加防塵罩可防止電視機吸進灰塵,灰塵多了就可能漏電,增加電耗,還會影響圖像和伴音質量;蔬菜、水果等水分較多的食物應洗凈瀝干,用塑料袋包好放入冰箱,以減少水分蒸發而加厚霜層,縮短除霜時間,節約電能;使用電飯鍋時,最好用開水煮飯,在鍋蓋上捂一條毛巾會熟得比較快,自然節約了電。行車中猛剎車、猛起步、猛踩油門,都是節油的大忌,高擋低速比較省油。在排隊、堵車或等人時,盡量避免車輛處于發動機空轉的狀態。節油試驗證明,發動機空轉3分鐘的油耗就可讓汽車行駛一公里……
家庭節能的細節比比皆是,如果每個人都能成為節能的有心人,可以節省的費用必定會讓人吃驚。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單位節約一度電、一升水,可能微不足道,但是,每個家庭、單位的節約量加起來就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近年來,能源供應緊張已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國“能源消費不合理、利用效率低的狀況仍然比較嚴重”。一邊是能源供應日趨緊張,各種資源頻頻告急;一邊是能源消耗不合理,水、電、油浪費現象仍然存在。因此,節能減排,事關每位國民。每個人都必須時刻提醒自己節能,必須將節能意識一點一滴注入日常生活和行為規范中。
從習慣做起,從細節做起,普通百姓節能大有作為。這不僅是對家庭幸福的盤算,也是對社會義務的擔當,是一種優美的生活方式。從一點一滴開始,合理巧妙地使用能源,定能為我們的家庭節能交響樂增添更加美妙的旋律。
衛博
【責任編輯: 劉靜】
責任編輯:臨汾新聞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