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4月9日,共青團臨汾市委、臨汾市青年聯合會組織我市農林水牧領域的專家、企業家、創業青年及部分青年代表開展“助力鄉村新發展·注入振興青動力”活動。大家走進我市多個農創基地、鄉村振興建設示范村及新能源企業,開展實地調研、溝通交流工作,厚植青年“鄉土情”,用實際行動賦能臨汾鄉村發展。
走進田間 感受產業振興力量
暮春的平陽大地,暖意濃濃。上午10時許,一行人走進堯都區縣底鎮河里莊村的葡萄產業園,感受春光晴好、萬物勃發的盎然生機。
葡萄是河里莊村的支柱產業。河里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遆建忠介紹:“我們成立專業合作社,對葡萄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目前村集體經濟達20萬元。”
大家漫步葡萄園區,徐徐春風迎面吹來,辛勤的果農正在勞作。得知河里莊村的葡萄銷售依舊采取地頭收購模式,青年代表裴玉婷建議同步開展線上銷售。“我們直播間銷售很可觀,只要牢牢把住品質關,確保物流環節穩定,相信河里莊村的葡萄一定能搭乘網絡快車,銷售到全國各地。”作為臨汾文旅好物推薦官、舌尖上的山西官方抖音賬號主播,裴玉婷說,“希望更多臨汾特產可以借助網絡渠道打開市場,吸引更多粉絲。”
大家在地頭暢談甚歡,遆建忠也說出了下一步計劃:“我們村正在全力建設果品集散中心,建成后不僅可以滿足本村葡萄的存儲、銷售、中轉,還能帶動周邊多個村莊的果品銷售,希望相關領域的青年代表能積極參與其中,共同助力臨汾農特產品闊步發展。”
隨后,一行人走進縣底鎮縣底村蘆筍特色產業基地。一株株蘆筍破土而出、長勢喜人,數十名村民勞作其間,一派忙碌景象。
“我們錨定蘆筍這一經濟可觀作物進行深耕,已流轉土地1000余畝種植,豐產期畝產可以穩定在750公斤以上。”基地負責人余剛說,“目前,年產值可達180余萬元,創造100多個就業崗位,讓鄉親們在家門口就能賺到錢。家鄉發展需要青年積極投身其中,我相信通過青年力量,加之科技賦能,黃土地也能成為致富的‘金土地’。”
蘆筍種植面積擴大,產量增加,銷售渠道也在不斷拓展。市青年志愿者協會會長周方正建議:“可以團結青年力量,深入社區,成立團購會,在蘆筍外銷受影響的情況下,積極發揮本地團購作用,幫助打開更多內銷渠道。”
置身一線 觸摸蓬勃發展脈搏
活動第三站,一行人走進位于堯都區縣底鎮南喬村的臨汾市環境產業園,感受科技賦能城市發展的強大力量。
臨汾市環境產業園是市政府引進的重點項目,由臨汾粵豐環保電力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及運營。“項目的主要服務范圍為堯都區、臨汾經濟開發區、襄汾縣、浮山縣全部區域產生的生活垃圾、商業垃圾和街道清掃垃圾。”該公司工作人員介紹,“目前,一天發電30多萬度,相當于兩個鄉鎮所有居民的用電量。”
“吃進去”的是“垃圾”,“吐出來”的是“電”。現場,大家紛紛點贊高科技。
走進控制室,各項實時數據顯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粉塵等檢測指標。工作人員介紹:“垃圾焚燒過程產生的煙氣,經過脫酸塔后進入布袋除塵器,最后進入SCR脫硝系統。經過這一系列處理后排放的氣體,達到當前山西省同類項目最低排放限制,在全國范圍內也處于超低排放的第一梯隊。”
大家紛紛表示:“科技已經改變生活,科技已然賦能城市發展,青年也要緊跟科技步伐,創造更大價值。”
臨近中午,大家走進縣底鎮風情桃花會活動現場,有的現場開啟直播,為鄉鎮農文旅助力,有的則拍照發圈,集聚更多流量。
紅色洗禮 汲取滾滾前行力量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先行。
在鄉村振興工作中,堯都區縣底鎮蘇寨村利用村企合作模式,打造了集黨性教育、廉政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勞動教育、企業團建、鄉村休閑游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基地,旅游產業已成為蘇寨村的特色產業之一。
午后時分,一行人走進蘇寨紅色文化基地,在這里重溫紅色經典、重讀紅色故事,汲取前行力量。一塊塊破舊門板、一份份發黃的手稿,一件件老衣物……都在訴說著那一段段烽火崢嶸的歲月。
青年代表秦琳說:“我經營一家酒店,經常有小朋友前來就餐,我們可以推薦孩子組團來此開展紅色研學,厚植他們的愛國情懷。”
“這是一次難忘的經歷,一路走一路看,豐富了閱歷、開闊了眼界。”共青團堯都區委副書記楊琪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將更加緊密團結青年、引領青年、凝聚青年、服務青年,與更多青年一道,為臨汾的發展發光發熱。
共話未來 青年力量拔節生長
活動的最后一站,大家來到堯都區吳村鎮吳南村的晉生源專業合作社。合作社負責人、“90后”返鄉新農人王曉婷此時正帶著少兒研學團在大棚里采摘。
大棚內,個頭飽滿的甜瓜即將進入成熟期,顏色鮮艷的草莓密密麻麻地爬滿了地壟,還有口口爆汁、沙甜的西紅柿也引得眾多市民前來采摘。大棚外,還有飼養的小動物閑散游逛,愜意十足。
王曉婷介紹:“我們這片土地被認證為富硒土壤,非常適宜果蔬種植和鄉村旅游,加之我們精細化培育、科學化管理,蔬菜的口感豐富,深受消費者喜愛。我們還不斷開拓研學業務,逐漸形成了以鄉村旅游、研學和采摘為主的多元化綜合果蔬基地。目前,正在籌劃建設科技小院,期待更多青年加入,大家一起在田間大展拳腳。”
參觀走訪交流告一段落,大家圍坐一起分享感受,共話未來。
市青聯農林水牧界別主任徐少鵬直言:“收獲滿滿,感動滿滿,臨汾青年深耕在各行各業,用心用情用力專注做一件事的精神與力量,感染著我必須更加努力,才能緊跟臨汾發展步伐,我也會全身心投入到鄉村振興工作中,用實際行動踐行青年擔當。”
山西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翼城縣偉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侯東升表示:“要多走出去取經學習,向優秀同行看齊,互通農業資源,同時利用團市委搭建的平臺,積極聯系各領域青年,大家一起攜手同行。”
團市委發展聯絡部部長、市青聯秘書長王璐表示:“未來,我們還將持續優化活動機制,開展更多交流活動,讓每一次交流都成為一次‘破圈’,讓青年在交流中既收獲成長,又獲得發展機會,用實際行動‘愛臨汾·贏未來’。”
青春逐夢,奮斗有我。此次活動是團市委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凝聚青年力量的具體實踐,讓更多青年直觀了解現代農業發展成果,同時促進不同細分領域青年人才的交流碰撞,推動產業對接,進一步引導青年人才關注鄉村、服務鄉村,把專業所長融入鄉村振興的廣闊天地。“大家走進田間地頭、產業基地,在觀摩特色農業項目中直觀感受鄉村振興脈搏,于經驗分享中碰撞出電商助農、產業融合的新火花。”團市委書記、市青聯主席李軍杰表示,“開展此次活動,就是要讓青年走進鄉村‘知國情、接地氣’,打開視野‘長本事、拓思路’,更重要的是搭建起‘城鄉青年共成長、產學研用深融合’的橋梁,把所學所思轉化為服務‘三農’的實際行動,用青春智慧助力農林水牧高質量發展,共同書寫鄉村振興的青春答卷。”
記者 趙 俊 王 凱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