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一場千里之外的桑梓同聚,一次溫暖備至的交心暢談,一個共話未來的美好約定。西子湖畔的這場座談會暖意濃濃、誠意滿滿。
11月29日上午,帶著對人才的渴求之心,帶著干貨滿滿的人才政策,市委組織部在浙江杭州舉辦了臨汾籍在外優秀人才座談會,在浙臨汾籍企業家和浙江大學等在杭高校大學生代表應邀參加。
座談會在美輪美奐的臨汾宣傳片中開啟序幕。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崔玉民詳細介紹了臨汾當前強勁發展態勢和“四補四優先”人才政策,并誠邀大家回鄉創業、學成歸來,建設家鄉,共同探索全方位轉型的新路徑,共同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為建設臨汾貢獻智慧和力量,一起“愛臨汾·贏未來”。
鄉音未改情更暖
鄉寧人肖明已在杭州從事服裝生意多年,現為杭州旻悅槿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今天聽到全場都是咱家鄉話,太親切了,特別想立刻啟程回家去看看。”
肖明表示,“我雖身在外鄉,但時刻關注家鄉發展變化,之前已經回到臨汾考察過市場,也聽很多在老家發展的朋友稱贊臨汾營商環境,所以我有了一個在家鄉建設千人服裝廠的計劃,目前已經在逐步推進。期待未來有一天,全國各地的朋友都能穿上咱臨汾加工生產出來的衣服。”
“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把最好的環境留給最強的大腦,是一座城市招才引智集中展現的誠意。
為給企業家提供優渥的發展和成長空間,臨汾堅持推行“標準地+承諾制”“要素跟著項目走”“領辦+代辦+專辦+一網通辦”機制,確保一般工業項目全承諾無審批、拿地即開工。堅持所有審批事項辦理都向全國最短時限看齊,創新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和臨汾市營商環境投訴舉報監督專線,直面企業訴求、確保解決到位。
這些實實在在的政策和看得見的舉措,讓賈永強十分心動。堯都人賈永強2014年到杭州創業,深耕于電商領域,現為杭州捕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我們公司從最初每年不到100萬元的營業額,發展到如今的年營業額保持在1500萬元以上,這也得益于在電商行業多年的探索。”賈永強表示,如今臨汾營商環境好,各行各業蓬勃發展,還有字節跳動、百度、阿里、華為、騰訊等知名企業落地,這些都為下一步回鄉發展、擴大公司版圖提供了有力支撐。
桑梓同聚話發展
在杭州從事民宿酒店、房產生意的汾西人武蘇珍,是浙江晉英杭萃貿易發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也是浙江商會中的一員。“我所有的酒店大廳、酒店房間都設置了家鄉特產展區,而且每年在江浙一帶推銷玉露香梨,雖然身在外鄉,但心系家鄉,希望能為家鄉出一份力。”
武蘇珍在西湖岸畔有多間民宿,在文旅方面頗有心得。“這幾年,臨汾文旅事業蓬勃發展,我也特別期待能將自己的經驗復刻到家鄉的土地上,賦能家鄉文旅事業闊步前行。”
“在外努力奮斗,闖出一方天地,為家鄉文化和農產品形象展示與輸出搭建平臺,這也是我不停前行的動力。”武蘇珍的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同。
上海翔瀾電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迎澤2009年從家鄉鄉寧開拔,創業腳步遍布江浙滬等地。如今,他計劃將部分產業和先進技術引進家鄉的工業園區。正當他將下一步發展計劃娓娓道來時,鄉寧縣主要負責領導當即在座談會現場表態,安排縣促投局相關負責人及時跟進對接,為企業家回鄉發展創造更多優渥條件。
如今,臨汾9個工業類開發區、3個農業文旅類示范區、6個產業集聚區,都可實現各類企業“拎包入住”“即住即投即產”,這也為更多回鄉發展、來臨發展的企業夯實了底氣。
情真意切迎才歸
座談會上,多名在浙求學的臨汾籍學子也紛紛表態發言,從年輕人的角度出發,為家鄉發展建言獻策。
就讀于浙江大學的段俞威,在2023年暑假參加了市委組織部和團市委聯合開展的“實習山西”社會實踐活動,先后深入堯都云商產業園、企業等探訪學習。“沒想到臨汾已經吸引了這么多頭部企業落地,這充分說明了家鄉的吸引力,也促使我必須好好學習,跟得上家鄉的發展步伐,未來更好地和家鄉同頻共振。”
趙文齊也是一名浙江大學的學生。“我接到市委人才辦的電話受寵若驚,身在外鄉還被關心,這種幸福感無以言表。”趙文齊直言,自己一直向同學推薦臨汾,不論是深厚的歷史文化,還是新潮活力的城市建設,亦或是臨汾公交車等,都是她向同學推介家鄉的底氣。
“今天還了解到臨汾優厚的人才政策,這也是我再次向同學推薦臨汾的上分項。”趙文齊堅定地說,“臨汾,等著我,學成后必定歸來。”
學子趙梓杉也為家鄉打call:“每次回家都能感受到家鄉發生的巨大變化,這讓我由衷地自豪。我堅信,有了優質人才的助力,家鄉的未來會更加美好。”
此外,還有多名大學生從家鄉文旅宣傳、青年賦能城市發展等多個方面暢所欲言。
人與人之間講“雙向奔赴”,人與城市之間也會有“雙向奔赴”。此次座談會,不僅是臨汾對浙江青年英才、企業家和在浙高校學子的一次深情邀約,更是臨汾對他們的深切關懷。
正如座談會上大家所言,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強市之本、創新之源、發展之基。厚待人才,就是厚待城市的未來。而一座擁有如此“才商”的城市,必將有無數“后浪”競相涌立潮頭。
記者 趙 俊 王 凱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