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有了這個門禁,再也不用擔心電動車被偷了。”家住市委北苑小區1號樓的居民郝秀清快人快語。以前由于沒有門禁,諸如電動車等財物被盜、小廣告亂貼、不明身份人員隨意出入等情況在他們小區屢見不鮮。連日來,堯都區水塔街辦事處龍潭社區突出黨建引領,以清除社區治理死角、填補聯防聯控空白為目標,在成立物管會基礎上,社區工作人員為轄區五個“三無”小區更換大門,加裝電子門禁系統,打響了一場“三無”小區提升改善“攻堅”戰,贏得了轄區居民的交口稱贊。
疫情防控更主動,服務居民更貼心。眼瞅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如何破解“三無”小區防控難的頑疾?龍潭社區黨支部書記王玉亮深知,關鍵是要守好守住小區的大門。
一個多月的時間里,王玉亮和社區工作人員挨家挨戶為社區居民做防疫,講政策,組織成立物管會,發動集體力量建小區、管小區。市委北苑小區4、5號樓的門框因年久失修出現裂縫,王玉亮就自掏腰包重壘新門。有居民以家中無電動車為由阻撓施工隊施工,他便三番五次做其思想工作,最終換來理解。
聽說要為小區安大門,2號樓的居民集體向物管會主任梁友勝申請,5號樓的居民更是積極主動報名,要求制表發卡。為縮短工期,王玉亮和社區干部當起泥瓦匠,現場和泥弄沙。退役軍人王培民發揮特長當起了電工,接通了小區內所有門禁電子箱。各樓物管會成員積極行動,忙前忙后準備鐵锨、木板等工具。因為一道門,居民的生活有了交集,王玉亮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特別感謝大家對我們工作的支持配合,看到大家團結一心守望相助,自己再辛苦也值得。”
4月9日,王玉亮帶領工作人員依次為市委北苑小區五個居民樓安裝上了全新的鐵門。“鐵門裝好了,大家就有安全感了,鄰里之間更和睦了。”市委5號樓物管會主任牛文博說。幾個月的辛苦付出,一次次的溝通協調,換來的是5個“三無”小區門禁系統從無到有;換來的是從源頭上解決“三無”小區車輛、人員管控難的問題;換來的是從“三無”到“三有”的小區群防群治格局。
“從‘無’到‘有’只是開始。”王玉亮告訴記者,龍潭社區要通過黨建引領,探索物管會管理運行有效機制,加強對物管會的監督指導,建立物業管理聯席會議制度,激發“三無”小區內生動力,織密“防護網”,逐步實現小區管理規范、停車有序、干凈整潔、治安良好、關系和諧,構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機制。
記者 王小庚
責任編輯: 吉政